新加坡國會選舉結果于4日凌晨正式揭曉。根據新加坡選舉局公布的計票結果,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獲得國會97個席位中的87席,贏得國會選舉。
4月15日,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宣布解散國會,標志著在時隔五年之后,新加坡再次啟動了新一屆全國大選。這是該國第四代領導人黃循財自2024年接任總理后領導人民行動黨參加的第一次大選,也是在全球大變局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大背景下舉行的一次大選。本次大選,一方面是新加坡對其形成的五年左右執政周期的呼應,另一方面也凸顯了新加坡第四代領導團隊的現實考量,蘊含著對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布局和思考。
當前,全球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對部分國家加征高額關稅的政策持續發酵。新加坡作為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其經濟結構極易受到外部沖擊。國務資政李顯龍曾公開表示,美國對部分國家關稅暫緩90天,實為“緩刑”。這種不確定性迫使新加坡必須調整經濟戰略,而調整的前提是必須形成一個能夠應對大變局的強有力領導團隊。總理黃循財更是直言:“世界局勢越來越不穩定,過去幾十年新加坡取得成功的條件不再成立。”在4月23日提名日當天,多個選區的候選人也都特別強調了“變局”“不確定因素”等關鍵字眼。在這種背景下,通過大選凝聚民意、選拔能夠應對復雜多變國際形勢的領導團隊,成為當前新加坡的不二之選。
黃循財明確提出了人民行動黨本屆大選的競選綱領為:世界劇變,團隊更新,堅持初衷,共創輝煌。清晰闡釋了政黨和國家的思考和初心,也回應了選民的現實訴求。
自李光耀以來的新加坡歷代領導人,借助靈活的外交政策為新加坡贏得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并將這個國家推向世界前臺。而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一個比較有力的領導團隊。面對撲朔迷離的世界,尤其是美國關稅政策筑起越來越多的壁壘,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會產生更強烈的不安全感。本次選舉結果的意義,被廣泛解讀為選民對執政黨近年來施政表現的肯定,并體現出在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新加坡社會選擇了穩定和政策延續。選民對現政府的支持,一如黃循財此前所指出的:“在這個關鍵時刻,新加坡人應該決定由什么團隊來領導我們的國家和繪制我們共同前進的方向。”
2025年大選,新加坡站在了新的起點上。這是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明確方向、穩住陣腳的契機和舞臺。如今的第四代領導團隊在經歷了近一年的執政磨合期以后,面對比上屆大選更加成熟理性的千禧一代選民、更為多元化的國內政治生態以及更加充滿不確定性的地區與全球變局,是否能夠繼續延續應對外部沖擊的韌性、凝聚國內社會的力量、以及創新制度模式的魄力,都將考驗黃循財領軍的新一代領導團隊的政治智慧,也將考驗新加坡模式的生命力。
(作者系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長)
原標題:《新加坡大選落幕,黃循財要面對哪些考驗?》
欄目主編:劉暢 文字編輯:劉佳雯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范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