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返程高峰,火車站里人潮涌動。26歲的小李難掩緊張,去年國慶在高鐵上突發癲癇的經歷,讓他對人群密集的場所產生本能的恐懼。
此刻,站臺上此起彼伏的廣播聲、孩童的嬉鬧聲、行李箱的滾動聲,像無形的繩索勒緊他的神經。那么癲癇患者該如何安全度過旅途呢?
一、科學認識癲癇
癲癇不是精神疾病,而是大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引發的慢性病癥。就像電路短路會導致燈泡閃爍,腦部神經元的異常同步放電會引發短暫性功能障礙。我國約有900萬癲癇患者,他們可能出現在任何場合、任何年齡層。
"羊角風""抽風"等民間稱謂裹挾著歧視色彩,事實上癲癇并不具有傳染性。患者發作時不存在意識記憶,更不會咬斷舌頭,那些往口中塞物品的做法反而可能造成牙齒損傷或氣道梗阻。這些認知誤區如同無形的枷鎖,讓患者在社會中負重前行。
二、返程路上癲癇發作怎么辦?
長途跋涉容易導致疲勞誘發癲癇,患者應規律作息,隨身攜帶病歷卡與急救藥物。若遇他人發作,記住"三要三不要"原則:要側臥防窒息,要解衣保持呼吸通暢,要記錄發作時間;不要強行按壓肢體,不要往口內塞物品,不要立刻喂水喂藥。
在高鐵車廂或機艙內遇到緊急情況,可迅速聯系乘務人員。多數癲癇發作會在5分鐘內自行停止,保持冷靜觀察比盲目施救更重要。
三、正確的情緒調節很重要
焦慮情緒如同隱形的導火索。候車時可通過478呼吸法平復心情: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準備降噪耳機循環播放白噪音,用《阿爾法腦波音樂》專輯形成聲音屏障。與家人視頻通話時,試著描述眼前所見緩解緊張。
"疾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這個五一,數以萬計的癲癇患者正在歸途,他們需要的不是特殊關照,而是一份從容應對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