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軍工正發聲
核心觀點
現象:部分海外軍工股近期股價表現亮眼,根據Wind數據,英國BAE、萊茵金屬、萊昂納多、韓國韓華股價均在25年3月達到新高,超額收益明顯。我們認為這主要受益于本輪歐洲提出的“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刺激。
被動加費到主動武裝,本輪歐盟國防工業發展思路的變化與“特朗普1.0”時代有本質不同:特朗普1.0時代對外軍事政策主要呈現收縮態勢,更多要求歐盟擴充軍費購買本國武器以加強歐盟與美國的戰略捆綁,以期重塑“美國主導的新歐洲秩序”。從軍貿數據來看,彼時歐洲各國更趨向于被動加費,裝備上愈發依賴美國。而從歐洲最新國防工業戰略來看,其核心在于建設自主化的國防體制,提出到2030年,成員國在EDTIB的國防裝備采購達到50%,歐盟內部國防貿易額至少占歐盟國防市場份額的35%。同時歐盟強調了國防基礎設施的強化,提出要從原先的應急反應轉變為全面防御準備。
歐防務企業訂單飽滿產能緊張,全球軍貿需求外溢可期。全球軍貿交易需求保持活躍,多國出口在手訂單有所增長。企業層面,歐洲主流防務企業新增訂單及積壓訂單均創新高,主要訂單來自歐盟內部裝備需求增長。從資本開支層面來看,2024年歐洲多家防務企業資本開支額創新高,同時歐盟內部國防產能緊缺程度高,BAE明確指出將加大投入提升產能以應對大量訂單,德萊茵金屬計劃將兩家汽車工廠改造為國防設備工廠。產能緊缺大背景下,歐盟部分軍貿需求亦外溢至日韓地區,以韓華為例,其陸裝出口訂單積壓量從2020年0.28萬億韓元增長至24年22萬億韓元,24年出口訂單積壓量占總訂單比例達68%。歐盟產能優先供給自身需求的背景下,類比俄烏沖突后俄羅斯武器裝備出口出現的空缺,原采購歐盟防務產品的國家的軍貿需求有望顯著外溢。
軍貿推動企業穿越價格及需求周期,重視本輪我國軍工企業內外需雙輪驅動的產能價值重估。軍貿為國防工業“量價利”向上突破的必由之路,其需求的穩定性及一定的溢價屬性可推動相關企業穿越內需價格及需求周期。在當前全球國防工業格局變化及軍貿高景氣背景下,我們強調我國相關產業鏈企業三大重要產業機遇:(1)重視全球國防格局變化背景下部分地區的軍貿需求外溢。本輪歐洲等更加強調自主化的國防建設,其本土產能高度緊缺情況下我國產能及現貨優勢在全球軍貿市場中較為突出。(2)重視戰爭形態轉變背景下對于新興裝備的需求。參考馬斯克西點軍校訪談內容,未來戰爭演變最大的變化是人工智能和無人機,《歐洲防務白皮書》中亦強調了當前歐洲對無人機和反無系統以及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的國防能力緊缺。(3)重視防務擠占溢出效應帶來的民用產品全球配套需求。以商業航空產業鏈為例,近年來產能與需求的相對錯配除俄羅斯產能的被動收縮外,防務產能的主動擠占亦為重要影響,主要發達國家的商業航空等領域產能受制于自身防務裝備需求,供給不足。國內航空航天核心企業外貿資質較為齊全,在全球供應鏈不確定性增強背景下,相關企業有望受益。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建議關注本輪全球國防工業格局變化下潛在受益于軍貿景氣上行的相關企業,包括國睿科技、睿創微納、洪都航空、中航沈飛、航天南湖、中航西飛、航天電子、中航成飛、航天彩虹、中直股份、晶品特裝、光威復材、中無人機、內蒙一機等。
風險提示:裝備需求及交付不及預期,政策調整風險,原材料及產品價格波動風險,軍貿市場開拓不及預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