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越南媒體公布了一篇《范廷博:越美戰(zhàn)爭和越中戰(zhàn)爭的教學方式有何不同?》文章,該文章闡述了越南歷史教學的深刻差異,同時揭露了越南政府宣傳政策的不同。范廷博談論起1979年中越戰(zhàn)爭時表示:河內大學有68%的學生毫不知情,92%的學生能說出關于美越戰(zhàn)爭最少三場重大戰(zhàn)役。對于這樣的教學問題,越南政府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一、歷史課本中的教學問題
在越南的教育體系中,從小學到初中,從高中到大學,歷史教學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很多問題。不過,由于應試內容的不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根據考試范圍有針對性的涉及內容的深度和淺度。這樣的結果也從而引起一些專家學者不滿,因為從近現代的越南戰(zhàn)爭來看,教育部門對越美戰(zhàn)爭教學范圍涉及非常廣,但是對于中越戰(zhàn)爭資料卻只有寥寥幾行。
范廷博認為,從1955年至1975年,以及1979年至1989年,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是越南近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應該知道和詳細了解。但是由于越南政府宣傳政策的差異以及地緣政治和對待過去的態(tài)度,讓這兩段歷史的教學范圍出現很大不同。
范廷博表示,從小學到大學,歷史課本中對于“反帝國主義”和“民族解放”的主題范圍很廣,特別是對奠邊府戰(zhàn)役以及胡志明主導的戰(zhàn)爭進行了詳細描述,在12年級的歷史課本中差不多有100多頁記錄了越美戰(zhàn)爭。
與此同時,教材內容是根據黨和國家的資料編寫,一些博物館中也會展示戰(zhàn)爭遺跡和退伍軍人的英勇故事,以此揭露“美國罪行”。
關于考試,美越戰(zhàn)爭是國家考試的一個重要部分,占歷史課程內容的20%-30%。在歷史教學中,這部分占比可謂十分的重要,所以教學過程中,老師會拿出一大部分的時間著重講解和復習。學生也會引起重視。
然而,提到中國與越南的近代史戰(zhàn)爭,范廷博卻認為教學范圍太過狹窄,這場戰(zhàn)爭僅僅只在12年級的歷史書末尾,用11行簡短的提到,并未分析戰(zhàn)爭發(fā)生的原因和演變過程。
一名學生在談到越南近代史中的兩場不同戰(zhàn)爭中表示:
“我的老師在講座中,很少提及中越戰(zhàn)爭,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來了解?!?/p>
由于缺乏正式的文件資料,很多歷史老師必須使用非正式回憶錄幫助學生了解。一位老師感慨的說道:
“我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和提問,但是很可惜卻沒有吸引他們進入正題?!?/p>
他只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議學生讀一些英文文獻來補充知識,其中越南高級外交官陳光啟的《回憶和思考》回憶錄被認為是20世紀80年代中越關系最權威的文件。
范廷博認為,導致這種問題的出現,主要是中越戰(zhàn)爭的主題不在考試之中,教育部會從大學復習計劃中刪除該內容,從而學生缺乏學習和研究的動力。
顯然,兩場戰(zhàn)爭在歷史教科書中不同的涉及范圍也證實了越南政府的政治導向,他們籠統(tǒng)的介紹中越戰(zhàn)爭,或許是出于外交政策,也或許是出于隱瞞。那么,美越和中越的歷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越南當局如此避諱。
二、美越問題的起因和經歷
美越戰(zhàn)爭是越南南北統(tǒng)一的見證,也是兩國繞不開的一個話題。
1954年二戰(zhàn)結束前后,胡志明領導的人民在北方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而法國殖民者依然控制著南方的權力,為了能夠爭奪越南全境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爭奪戰(zhàn)。
彼時,胡志明積極與中國政府搞好關系,并請求北京出兵援助。對此,本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想法,1954年,在中國援助下,北越取得奠邊府大捷。
此時,西方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并不甘心,簽署《日內瓦協(xié)議》,在中國幫助下,法國軍隊全部撤出越南。然而,這樣的局面并非美國愿意看到,為了阻止北越共產黨勢力向南越擴張,美國全力支持吳庭艷政權。
1955年1月,美國以顧問團名義,向越南派遣軍事顧問650人,1960年派遣人數達到900人。
1961年,美國軍方為了扶持親美勢力,不惜介入越南戰(zhàn)場,幫助南越軍隊與北越軍隊作戰(zhàn)。時任美國副總統(tǒng)約翰遜秘密與吳庭艷簽署聯(lián)合公報,派遣100名美軍特種作戰(zhàn)部隊人員進入南越,開始特種作戰(zhàn)試驗。
由于南越政府腐敗無能,形勢急轉直下,美軍不得不撕裂偽善面具,找借口擴大戰(zhàn)爭。
1964年8月,美國一艘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在越北海域遭受魚雷艇攻擊,美國政府以此大做文章,出動大批戰(zhàn)斗機轟炸北越海軍。由此美越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截止到1962年底,在越美軍人數已經達到12000余人,飛機約240架。
1963年11月22日,美國肯尼迪總統(tǒng)遇刺身亡,約翰遜就任美國總統(tǒng),其著重擴大越南問題。到1964年3月,約翰遜正式批準美軍轟炸北越與老撾、柬埔寨作戰(zhàn)計劃。
美軍不斷加大對北越上空的轟炸,持續(xù)提升在越南駐軍人數,截止到1966年8月,南越境內已經有429000名美軍參戰(zhàn),后來甚至提升到50萬人之多。
這種危機情況下,北越政府只能向中國和蘇聯(lián)發(fā)出求援信息,為了能夠粉碎美帝國主義野心,中國政府全力幫助胡志明政府,大量捐助武器、彈藥、糧食、醫(yī)療等物資,只要是國家有的,都先緊著北越軍隊使用,可以說那個時候的中國對越南幫助幾乎毫無保留。
在這場消耗戰(zhàn)中,美軍也最終無力支撐,美軍士兵每月陣亡高達800人以上。直到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tǒng),并宣布從越南撤出50萬美軍后,這場北越與美軍的戰(zhàn)斗才算結束。
沒有了美軍的幫助,南越軍隊根本無法與北越軍隊對抗,短短幾個月之后,南越政權也正式被瓦解。
到1975年,美國組織大量直升機從越南撤僑,這場標志著越美戰(zhàn)爭的紛爭結束,而越南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戰(zhàn)爭也正式實現南北統(tǒng)一。
不得不說,美越之間的歷史糾葛,圍繞著越南政府實現統(tǒng)一,也是越南人民奮勇實現民主自由,國家獨立統(tǒng)一的見證,越南人根本無法抹除對這段歷史的記憶。
三、中越問題的起因和經歷
而關于中越戰(zhàn)爭的起因卻讓越南政府無法正面提及。對于這段歷史,越南始終不知如何表達。雖然只是在歷史教材中寥寥數筆,但卻未真正解說其中的緣由。
越南統(tǒng)一之后,越南國內真正迎來了解放。而這個時候曾經幫助過越南的中國也算是功成身退??墒?,隨著胡志明去世,黎筍主導越南政權,便開始有意疏遠中國,甚至在國內掀起了一股反華浪潮。
本著兩國友誼,中國多次給予越南政府警告,希望對方能夠收斂所作所為。然而,讓中國沒有想到的是,黎筍當局不僅與蘇聯(lián)簽署《蘇越友好合作條約》,而且在中國邊境制造了數百起流血事件。
到越南于1978年底向柬埔寨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以推翻紅色高棉為借口,私自向柬埔寨出兵25萬余人。在這種情況下,越南政府想要占領中南半島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北京政府為了維護亞洲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終于決定向越南發(fā)起一場有限的“懲戒”之戰(zhàn)。
自1979年2月17日起,至1979年3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攻陷老街、高平、同登、諒山等,以威逼之勢對河內形成施壓。然而,中國政府也早已經向全世界表明,此次進攻越南并非是占領,而是“懲戒”,目的就是讓越南政府好自為之,不要擴大自己的野心,同時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
顯然,中越戰(zhàn)爭與美越戰(zhàn)爭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懲戒,而后者是占領。越南政府在長達100多頁的教科書中講述美越戰(zhàn)爭的經過,是責無旁貸,也是正面宣傳歷史的必要。只不過,中越戰(zhàn)爭歷史雖然不可磨滅,但是為了抹除越南政府錯誤的決策,也只能寥寥數筆。
當然,如今中越恢復外交往來,中國邊境大批的越南商人在這里,越南經濟需要中國支持,如此情況下,從外交到地緣政治考慮,越南當局也不愿意與中國交惡,這也是其目的之一。
總而言之,重塑歷史對越南政府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如何能夠平衡這種外交關系也需要正確對待。對于歷史問題的呈現是否需要以事實來講述,越南政府應該認真考慮。畢竟歷史不會改變,吸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才是真正引以為戒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