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也曾經做過初中、高中和高完中的校長和學校書記,其中,做過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當時還是校長負責制),做過專職校長,也做過專職黨總支部書記。筆者記得,剛剛做副校長、校長時,以及在十多年校長書記經歷中,的確遇到過好多成長問題,也有一些體會,但是,當時覺得是自身的個體與個性化問題,沒有系統化思考,也并未做過梳理。
最近,有一些任職不久校長和我交流了一些問題,讓我又重新思考新任校長的問題,也認真梳理了一下校長成長這個話題。
每位校長成長不是千篇一律的,成長過程、經歷、階段、方式、效果都各有千秋,由于校長本身認知、學習、能力、性格、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差異,還有校長所處時代、地域、學校、環境、條件等方面的差異,校長有一些共性成長規律可學、可循、可研、可推。本文來談談校長成長幾個階段的話題。
01
崗位恐慌或恐懼階段
任職恐慌或恐懼階段,一般發生在剛任職不久的校長身上,持續時間在1-2年左右,也有少數校長會較長時間伴隨。處于這個階段校長會有哪些恐慌或恐懼呢?筆者從“責任恐慌或恐懼”“能力恐慌或恐懼”“成效恐慌或恐懼”等三個方面,來談談這個話題。
責任恐慌或恐懼是每一位有基本責任心校長必經之路。只不過不同的校長,經歷這種恐慌或恐懼的程度、時間、范圍、內容、方式不一而已,但都會或多或少出現過這類現象。校長責任恐慌或恐懼就是擔心完不成工作任務,擔心把事情辦砸了,擔心把學校辦糟了,擔心教師隊伍建設不佳、擔心學生發展與成長耽誤,等等。如:怕學校越來越差,怕上級部門與領導不滿,怕家長不認可,怕社會各界不信任,怕教師不信服;等等。
能力恐慌或恐懼是每一位有自知之明校長必過之檻。校長是專業管理崗位,校長會有各種各樣需要承擔的責任,面對的問題,接觸的人群,可能的沖突,等等問題。由于崗位職能所需,校長的能力要求很高,初任職不久校長對自身能力的擔心,會自然而然導致能力恐慌或恐懼。如:怎么向上級匯報工作,如何開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思路以及工作方法是不是被教職工認可,怎么處理不同的事情,等等。
成效恐慌或恐懼是每一位有職業和崗位要求的校長必備之責。校長是學校發展的首席與第一責任人,學校出現所有問題,取得所有成績都與校長息息相關。作為初任職校長,會很緊張關注學校每個人與每件事,而且是希望全程、全域、全員、全面了解,不知道這件事或那件事會怎么樣?這個人或那個人怎么樣?這個學期或學年成績如何?如:上級常規與專項檢查結果如何?教職員工對校級班子和自己評價如何?學生質量或素養抽測成績如何?教師參加各項比賽或展示成效如何?安全工作做的怎么樣?等等。
02
崗位適應或熟悉階段
任職適應或熟悉階段,一般發生在任職1年以后至3年內的校長身上,也有少部分校長不在此時段,或多或少。這個階段任職校長已經適應或熟悉崗位,具體表現為“適應或熟悉崗位職責與內容”“適應或熟悉崗位流程與標準”“適應與熟悉崗位管理與評價”等方面。
適應或熟悉崗位職責與內容。隨著任職時間推移,校長慢慢適應或熟悉崗位職責與內容,能夠適應校長以及學校治理工作,如:校長承擔哪些工作,哪些工作由誰來承擔,學校資源統籌與使用,學校與家長、學校與社區、學校與政府部門的關系及工作協同和邊界,學校每個崗位工作分工,學校常規工作、教科研工作、課程與課堂、學校制度與機制建設,等等。
適應或熟悉崗位流程與標準。單位和團隊管理,都需要確定價值、目標與定位的“宏觀理念”,需要研制制度、標準與分工的“中觀支持”,最后通過具體的流程、配置與評價的“微觀操作”等方面的系統性治理,方能形成管理閉環。學校管理也是如此,而這些都必須由校長思考、設計、組織與推動,或者說,校長引導、參與、評價與支持。校長對崗位及崗位職責的流程與標準,是適應與熟悉的。如:學校制度與流程研制,教師與學生常規要求,學校教研科研如何落地,教育教學質量及班級建設,等等。
適應或熟悉崗位資源與評價。資源與評價是管理重要工作內容和策略。校長適應或熟悉有哪些資源支撐,如:制度與機制的資源,職務與職績的資源,支持與幫助的資源,還有獲取資源、統籌資源、配置資源,等等。校長適應或熟悉有哪些評價支撐,知道評價原理、原則,研制評價標準與方案,組織科學實施評價,積極、正向而健康發揮評價作用,如:教師教育教學常規評價,班級考核,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學生素養成長評價,等等。
03
崗位適合或成熟階段
任職適合或成熟階段,一般發生在任職3年以后至8年及更長時間的校長身上,有很多校長一直都保持這個階段,很能成長為下一階段。這個階段任職校長已經適合崗位,是一位成熟型校長,具體表現為“適合或成熟應對校長崗位的工作”“適合或成熟表現出校長崗位所需的能力與素養”“適合或成熟校長推動學校工作且有一定成效”等方面。
適合或成熟應對校長崗位的工作。如:校長工作有規劃、計劃和常規等可預測與可安排工作;校長還有臨時和應急等不可預測與安排工作;校長工作有本職、本單位和本專業等合理性工作;校長還有配合、分配和非崗位等不是預設性工作;等等。作為適合與成熟校長,能夠較為嫻熟的應對并較好完成以上工作,以及其他崗位職能與責任所需工作。
適合或成熟表現出校長崗位所需的能力與素養。能力與素養是任何人符合崗位的基礎性必須條件,能力與素養是與價值、機制與基礎條件并稱之為崗位必備的四個基礎而核心的前提。校長的能力與素養體現在學校治理的具體實踐中,這種能力與素養是否符合,可以從他的“知”與“行”層面判斷,更要從他的“知行合一”層面去認定。校長的能力與素養可能很高、很全,校長的能力和素養可以通過好多方式、渠道、形態呈現,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們需要的,我們需要的校長能力與素養,主要在三個方面上呈現。一是辦學治校方面;二是社會影響方面;三是家庭生活方面。
適合或成熟校長推動學校工作且有一定成效。校長是否到了適合或成熟這個階段,學校工作成效如何,是重要而關鍵的檢驗與佐證。一位校長是否適合或成熟,可以通過他的德、能、勤、績來衡量。其中,“德、能、勤”是校長的能力、態度、素養,而“績”,是校長治校辦學效果。還可以簡單認為,校長們“德、能、勤”是辦學治理的前提、基礎、過程,而“績”,是校長辦學治校目標、成效與結果。校長的“德、能、勤”與“績”是相互相承,相互支持,缺一不可。
04
崗位享受或成就階段
校長的任職享受或成就階段,這里的享受不是享樂,也不是只物質上、社會認可、人際關系、個人感受等方面享受,而是享受崗位帶來職業過程與成就的慰藉。這個階段校長是校長隊伍的標桿與楷模,是校長終身的價值追求,按現代較為工整的表達,就是教育家或教育家型的校長。這個階段校長至少要具有15年及以上的崗位任職,且應該在同一所學校較長時間擔任校長。享受或成就階段的校長,具體表現為“享受工作樂趣,并讓工作、生活、愛好與收益融為一體”“成就學校和成就每位學生、教師和家長,只是成就每個人的標準不同而已”“對教育、對學校、對育人、對教學有自己系統的理念,且能持續在現實中實踐”等方面。
享受工作樂趣,并讓工作、生活、愛好與收益融為一體。進入到享受或成就階段的校長,工作對他或她來說,不再是任務或工作,而是融于自己生命與生活,好多崗位的優秀者,都有此感,工作不再是生活的另外一部分。我們經常說,工作與生活要分開,其實這只是一個美好的設想或完美的托詞。我們在現實中,無論哪個行業,他們中的真正優秀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工作、生活、愛好與收益融為一體,不出現所謂的“職業倦怠”。并且無須更多外界的額外要求或刺激,完全出自于內在需求,否則,難以達到這樣的狀態與階段。
成就學校和成就每位學生、教師,甚至于家長,只是成就每個人的標準不同而已。處于享受或成就階段的校長,學?;驅W生、教師,甚至于家長,都會因為他或她,而得以發展與成就。學校因為他或她變為真正品質學校,而非資源名校或應試名校;學生和教師因為他或她,可能是直接,可能是間接的作用,讓他們得到成長,體驗到成長的成就感;甚至于家長因為他或她,讓他們在觀念上、在策略上、在心態上、在效果上都有改革或提升。當然,其中發展與成長最為持續而有作用的,還應該是校長本人,只有校長在不斷發展與成長,才可能真正成為其他人發展與成長助推者。
對教育、對學校、對育人、對教學有自己系統的理念,且能持續在現實中實踐。能稱之為“享受或成就階段”的校長,他或她對教育、對學校、對育人、對教學有符合時代發展,有理論基礎,有個人獨特視角,能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得以落地的系統教育理念,并能與教育價值追求、與教育目標確定、與教育機制建設等方面匹配。這個階段的校長既有驕人與認可的實踐成效,又有有價值、能落地的研究成果。
校長成長的方式不一,但辦學治校有一些共同點,那就堅持求真、求善和求美的教育價值,遵守教育規律,從機制、團隊、評價、資源四要素出發,做實做細,讓學校文化扎下根,讓課程成為立柱,讓校園充滿活力,讓教師保持定力,學生就會長成屬于自身特征的樹。
《重構教育生態 區域教育生態與區域教育發展》
教育政策、理論和實踐是影響教育發展的“三駕馬車”,本書試圖以融合的視域,尋找教育健康發展真正“關鍵”的要素。作者認為無論是課堂、課程、評價、隊伍等方面的變革,還是中考、高考、治理方式改革,其實都是部分的改變,還不足以為教育帶來質的發展。教育要發生真正的改革,應從教育生態構建出發。
重構教育生態,是教育發展的真正“要素”,教育生態優化,方能夯實教育發展之道。本書從不同主體,不同內容思考教育生態重構,更多的是實踐層面的理性思考,扎根于實然的教育生態,以期為教育工作者帶來更多深層次的啟發。
長按或微信掃碼
跳轉小程序
《做有溫度的教育》
本書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來對教育、教學、管理、課堂、教師、學生、學校文化、家校合作等問題的獨到的思考,是一本接地氣的教育著作。
本書思想性、現實性、可操作性都很強,是“做”出來的,是真正的“做”而論道,對當前基礎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長按或微信掃碼
跳轉小程序
歡迎關注并轉發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