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王健,是2022年他入選河北省“十大法治人物”時,彼時他任石家莊市井陘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今年4月30日,再見王健,他榮獲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已是井陘縣公安局測魚派出所所長。從一名經偵尖兵到山區百姓平安的守護者,他的崗位雖在變換,但那份攻堅克難的銳氣始終如一。
翻開這名90后所長的履歷, “全國青年崗位能手”、2024年度“感動省城”十大人物、河北省“冀青之星標兵” “時代新人 河北好人(敬業奉獻)”、石家莊市“最美政法干警”等榮譽熠熠生輝,見證著他七年從警路的堅實足跡。
王健(左一)向群眾了解民情
如今,太行深處,青春與使命碰撞,這位33歲的派出所所長,帶領平均年齡31歲的團隊,用腳步丈量民情,以創新化解矛盾,用近兩年時間讓一個偏遠山區派出所從后進躍升為全縣標桿,用創新與堅守在冀晉交界的山村寫下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注腳。
訪民情
一個月19個村入戶走訪兩遍
走近王健,給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開闊的思路,和高大魁梧身材下藏著的一顆縝密細致的心。
他有“真功夫”和“細心思”。
王健畢業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的是經濟犯罪偵查專業,入警后一直奮戰在打擊經濟犯罪第一線,曾牽頭偵辦“6·22”案件,為國家追回稅款損失4500余萬元。該案得到公安部、省公安廳高度評價,入選河北省2022年度“十大法治事件”。
2018年至2023年間,王健代表我省公安機關4次參加全國經偵系統“論劍”比武練兵,榮獲全國二等獎一次、三等獎三次。
2023年9月,31歲的王健接過測魚派出所的擔子,面對的是一張截然不同的“考卷”:測魚派出所位于井陘縣測魚鎮,地處井陘縣最南部,系冀晉兩省三市五縣交界處,全鎮屬于太行山區。派出所轄區19個行政村散落在176平方公里的群山中,常住人口僅5000余人。
“我所是井陘縣轄區面積最大、民輔警平均年齡最小的派出所。”王健介紹。如何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面對大山,他常陷入深思。
上任伊始,王健和同事們利用一個月時間,在19個行政村入戶走訪了兩遍,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山區矛盾的特點,以及各村民情。“除鄰里矛盾、婚姻家庭糾紛、宅基地糾紛等傳統矛盾多發外,土地承包糾紛等新型矛盾呈上升趨勢;婚姻家庭糾紛、鄰里矛盾等隱蔽性強,爆發時極易成為民轉刑案件;山區法律服務匱乏……”王健在筆記本上有記錄也有分析。
身份轉換,工作方法也需調整。王健坦言:“破大案是守護國家利益,調糾紛同樣是守護百姓平安。”
他不懼瑣碎,開啟了山村平安守護的新探索。
創機制
打造新型農村警務模式
面對各類矛盾糾紛,針對轄區地域面積廣、東西跨度大、出警時間長、警力有限等現實問題,如何開展治安防控和基層治理?
王健的破局之道是向群眾借力。
“我們以‘一區一警、一片一輔、一村一群防力量’農村警務模式為抓手,將轄區劃分為兩個警務區,每個警務區又分兩個警務分區,形成了全鎮兩個警務區和四個分區的警務格局。”王健介紹,派出所以打造農村治保會組織和村級義警組織為重點,破解治理難題,還創新推出“兩抓兩帶五步”基層治安治理系統工作法。
測魚村李甲和李乙是鄰居,今年4月因建房發生糾紛。李甲翻蓋房屋時,李乙稱原先雙方共同占用一尺半的滴水位置,她家一直沒用,李甲翻蓋的房子必須往后退讓出一部分,且李甲新房影響到了她家采光。村治保會成員第一時間介入,在民警指導下,最終解開了雙方的疙瘩:李甲給李乙部分經濟補償,李乙不再阻攔李甲施工。
王健解釋說:“出警到轄區最遠的村子有20公里遠,大概需要近一個小時車程,這個過程中如果矛盾再激化就麻煩了。” 他們還成立了涵蓋19個行政村、由38名治安積極分子組成的義警隊伍。義警就在村里生活,熟悉鄉情,能在民警到達前穩控局面。民輔警和義警一起給當事雙方做工作,發揮各自所長,調解起來更為高效。
紅土嘴村村民王某與鄰居王某某在下棋時發生口角,輸急眼的王某一氣之下抓住王某某的手就咬了下去。接到報警后,民輔警驅車前往現場。因山路崎嶇,紅土嘴村離派出所有七八公里遠,為了盡快穩定事態,民警通知該村義警王風錄先到現場控制局面。最終,民輔警和義警將法和情相結合,掰開揉碎地說,王某意識到錯誤,向王某某賠禮道歉并賠付了醫藥費。
真抓實干,換來累累碩果。測魚派出所2024年受理案件同比下降59.09%, 民輔警中6人立功受獎。“大家在工作中提升了價值,得到了鼓舞,隊伍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王健感受著一種成就感。
開思路
“人力+科技”高效化糾紛
4月9日,王健和同事來到海拔近700米的石門村巡邏,同時向村民們進行普法及安全宣傳。村里的很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的大多是老人,“我們常來這里巡邏,給老人們念叨念叨預防火災和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事兒,另外摸排一下村民的‘急難愁盼’。”王健說。
在石門村治保驛站,該村村民委員會委員康建軍桌上放著一冊一書——《農村常見矛盾糾紛案例解答》冊子和《農村常見矛盾糾紛處理法律依據》這本書。“過去調解村民糾紛全憑老經驗,現在有了‘法律寶典’。” 康建軍說 。
翻開《農村常見矛盾糾紛案例解答》,內容涵蓋鄰里糾紛等14類農村常見的矛盾糾紛案例及有關解答。《農村常見矛盾糾紛處理法律依據》一書收錄了返還彩禮、民間借貸、遺產繼承、土地承包等30類有關的法律法規。
這一冊一書凝結著王健的心血,書中的案例是他和同事在日常進村走訪中收集到的真實案例,糾紛處理的法律依據內容是他請高校法律專業老師細細打磨的。這些都得益于派出所和法律院校進行的“所校共建”活動。
“編輯整合一冊一書的目的就是讓大家調解糾紛有法律依據,潛移默化中增強村民的法治意識。”王健道出了初衷。
愛琢磨、方法多、思路活的王健還探索出了科技助力調解的辦法。
2024年7月,測魚派出所和高校聯動,引進了“愛尚法”大數據法律援助平臺。群眾在手機上可隨時通過該平臺進行咨詢提問,并能收到法學老師的專業解答。
“‘人力+科技’這一舉措,讓我們嘗到了甜頭兒。”一起因蓋房引發的糾紛歷時近兩個月終于解決后,王健長舒了一口氣。
某村村民李某某打算翻蓋房子并開始了籌備工作。位于其北側的鄰居高某某以遮擋其房屋采光為由,不讓李某某施工。情急之下的李某某報警求助。王健借用一冊一書中的矛盾調處經驗及相關法律知識,再結合與高某某協調中其提出的相關質疑,向這一法律援助平臺提問,均得到了專業解答。為了讓高某某心服口服,王健還讓其與法學老師及專業律師視頻對話,為其普及有關農村宅基地的法律知識。就這樣,經過十幾次面對面、電話、視頻等多種方式調解后,高某某表示,他愿意和鄰居李某某和解。
截至目前,測魚派出所已成功開展了12起線上法律幫助,增強了村民的法律意識。
“我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轄區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王健說。在派出所的榮譽墻上,面面錦旗記錄著溫情瞬間:幫村民家找到走失老人,救助發生車禍被困男子,為行動不便老人上門辦理身份證……這些溫暖瞬間與59.09%的降案數據共同勾勒出新時代山村警務的為民底色。
測魚派出所指導員李澤輝這樣評價王健:“王所經常和我們講,要帶著感情去做群眾工作,只要我們把老百姓的大事小情都放在心上,慢慢地群眾認可了我們,轄區的治安管理就會自然好起來。”
無奮斗,不青春!太行群峰蒼翠如黛,見證著新時代青年民警的赤子之心。(來源:河北法治報、石家莊市公安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