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0年,因為轟動朝野的"烏臺詩案",43歲的蘇軾被押解到京城待審。
他下獄一百零三日,在天牢里寫下絕命詩"是處青山可埋骨",連后事都跟弟弟蘇轍交代好了。
幸虧宋太祖趙匡胤時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他才算躲過一劫。
撿回條命的蘇軾,被貶到黃州當(dāng)了個芝麻大的團練副使,可你猜他第一反應(yīng)是什么?
不是哭天搶地,而是揮筆寫下了這首讓后世吃貨們直流口水的《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看看這詩寫得有多絕!別人被貶都寫"感時花濺淚",他倒好,剛到黃州就惦記著長江的肥魚和山里的嫩筍。
尤其是第三四句,"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活脫脫就是現(xiàn)代人發(fā)朋友圈的架勢:新搬來黃州住,樓下菜場有江鮮,后山竹林出春筍,美滋滋!
更絕的,是他自嘲的本事。說自己"平生為口忙",表面上是說為了糊口奔波,其實暗戳戳吐槽因為管不住嘴(寫詩)才倒霉。
四十三歲就自稱"老來",把貶官說成"員外置",活像現(xiàn)代人說"公司把我調(diào)去倉庫當(dāng)管理員"。最后還凡爾賽地說拿著朝廷工資不干活慚愧,活脫脫古代版"躺平青年"。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他把視覺變味覺的魔法。看見長江繞城,立馬想到清蒸鱸魚;望見滿山翠竹,自動腦補油燜春筍。
這種吃貨的超能力,簡直和現(xiàn)代人旅游時對著風(fēng)景點評"這里適合開民宿""那片地能種咖啡豆"如出一轍。
這首詩里藏著的生存智慧,放到今天依然管用。就像我們遇到裁員,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卻能發(fā)朋友圈:"終于有時間鉆研廚藝,樓下菜場的鱖魚真便宜"。
蘇軾用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生活給你發(fā)爛牌的時候,不妨先找找看里面有沒有隱藏的美食優(yōu)惠券。
下次當(dāng)你遇到糟心事,不妨學(xué)學(xué)蘇東坡。畢竟連生死關(guān)頭的蘇東坡都能靠想著吃挺過來,咱們這些日常小挫折,配上一碗東坡肉,還不是笑談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