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道 臺灣梅花新聞網5月5日發表題為《美臺談判黑箱作業 賴政府自損立場與利益》的社論,主要內容如下:
針對特朗普總統掀起的關稅戰,美臺近日在華盛頓舉行磋商,一如4月的視頻會議,整個過程諱莫如深。民進黨當局談判前全面失守,之后又徹底封鎖會談內容,加深了各界疑慮。賴當局基于政治考慮搶搭談判列車,是否能在對等、公平原則上捍衛臺灣利益引發高度懷疑。
特朗普于4月2日“解放日”宣布顛覆全球貿易的“對等關稅”,第一時間多方主動表態愿與美國談判,臺灣更是率先輸誠交心,開出“不報復、零關稅、大采購、大投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解決高科技管制與洗產地問題等條件,等同全面棄守經貿防線。
基本上,美方的如意算盤是先漫天開價,懾于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各方爭相提出讓步條件,美國順勢予取予求,達到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但經過一個多月的沉淀,在較能掌握特朗普的真正意圖后,各方開始以務實、冷靜方式應對特朗普拋出的震撼彈,先試探特朗普真正需求,再提出談判的范圍與清單,避免陷入片面讓步后,若美方不買單,還要被迫進行更多讓步的窘境。
在特朗普公布“對等關稅”前,賴當局就草率同意臺積電擴大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在面對32%的“對等關稅”威脅后,又倉促宣布一系列讓步措施,其中政治考慮是希望盡快與美國展開談判,制造臺美關系穩定友好的印象,結果不但未能得到特朗普政府的正面響應,反而因過早亮出底牌,陷入完全受制于美方的不利地位,甚至遭受差別待遇。
臺美兩次會議都僅由臺方發布新聞,簡單說明討論議題包括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及臺美各項經貿合作,而特朗普政府到目前為止,對臺美之間的任何接觸、磋商則是三緘其口。
在談判實質層面,臺美雙方對參與官員的層級與過程都保密到家,這種近乎黑箱作業的談判模式剝奪民眾知情權,忽視民眾的關切與利益,引發更多焦慮與恐慌,使臺灣處于更不利地位。近日新臺幣對美元狂升,一舉沖破30元大關,即使臺當局一再保證美方沒有要求新臺幣升值,但都難以掩飾關稅戰將擴大為匯率戰,臺灣將面對高關稅與匯率雙重挑戰的事實。
全面降低關稅勢必沖擊島內產業,對農漁業尤其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此外,賴當局主動將消除非關稅貿易障礙列為談判策略,美豬、美牛進口限制是否松綁?臺灣食安防線是否失守?種種疑慮在臺灣已開始發酵。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尚未正式開鍘就已令賴當局進退失據。賴清德對美貿易談判三大原則,對多數業者與民眾而言已淪為政治話術。
過多的政治算計干涉經貿決策是導致損害臺灣利益的癥結,賴清德企圖透過形塑美臺關系友好、特朗普支持臺灣印象,累積民進黨及個人政治資本,作為“抗中保臺”、甚至推動“大罷免”的工具,結果卻使臺灣對美談判處于不對等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