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停車難,看似是瑣碎的“小問題”,實則是影響居民生活品質的“大民生”。近年來,隨著私家車數量激增,許多老舊小區面臨停車位嚴重不足、私裝地鎖搶占車位、外來車輛擠占資源等問題,鄰里矛盾頻發,社區治理面臨嚴峻挑戰。
芷江西路街道“芷享宜學”綜合網格(網格工作站)通過創新“多格合一”治理模式,成功破解了大統路933弄居民區長期以來的停車亂象,不僅恢復了社區秩序,更激發了居民自治活力,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私裝地鎖引矛盾
居民訴求亟待解決
大統路933弄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是典型的上海老舊小區,規劃車位有限,長期以來實行“免費停車、先到先停”的管理模式。然而,隨著私家車數量增加,部分居民開始私裝地鎖搶占車位,導致公共停車資源被“割據”,鄰里糾紛不斷。
“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搶車位’,有人甚至用自行車、雜物占位,矛盾越積越深。”居民王女士回憶道。
更糟的是,外來車輛也趁機“蹭停”,進一步加劇了停車緊張。若不及時干預,可能演變為更嚴重的社區沖突。
“多格合一”快速響應
協同治理破解困局
面對這一難題,芷江西路街道迅速啟動“多格合一”治理機制,該模式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整合城管、物業、居委會、城運中心等多方力量,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的治理體系。
網格工作站發揮高效協調作用,聯動城運中心、城管、居委會、物業等力量,對私裝地鎖進行拆除。然而,治理并非一帆風順。拆除當晚,個別居民再次偷偷安裝地鎖。網格員巡查發現后,立即協調第三方封堵地鎖安裝孔,并 加強夜間巡查,防止回潮。
街道城運中心持續對停車投訴追蹤監控,物業公司加強小區出入口管理,城管執法中隊做好拆除私裝地鎖的法規解釋工作,全方位消解停車矛盾,充分體現了“多格合一”模式組合施策的優勢,形成“發現—處置—鞏固”閉環,確保治理成效可持續。
居民共商共治
停車規則“自己定”
硬件整治是第一步,如何建立長效機制,避免“整治—回潮—再整治”的循環?芷江西路街道給出的答案是: 讓居民成為治理的主角。
大統路933弄居民區創新自治方式,由居委會摸排停車需求, 建立“停車自治群”,并召開車主協商會,共同制定停車規則。“大家坐下來商量,互相理解,規則是自己定的,執行起來也更順暢。”一位參與協商的車主表示。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自治過程中,居民們主動清理了長期閑置的“僵尸車”,騰出更多停車空間。社區氛圍也從最初的“爭搶對立”逐漸轉向“互助共享”,既化解了矛盾,又增強了社區凝聚力。
黨建引領長效管理
智慧治理提升幸福感
為防止問題反復,街道將停車治理納入網格黨建聯席會議議題,通過雙周例會跟蹤進展,各居民區交流經驗,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截至目前,小區未再出現私裝地鎖現象,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
“過去是‘政府干、群眾看’,現在是‘大家議、共同管’,基層治理更有溫度了。”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搶車位大戰”到“共商共治”,街道“芷享宜學”綜合網格的實踐表明,基層治理的核心在于共建共治共享。通過“多格合一”整合資源、激發居民自治活力,曾經的“老大難”問題也能轉化為社區和諧的“新亮點”。
目前,芷江西路街道正在通過構建“網格化+智能化”的治理體系,實現治理資源下沉、力量整合、效能提升,未來,讓更多社區難題在“多格合一”模式下得到高效解決,“小網格”正托起“大民生”,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上觀號作者:上海靜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