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鄉還有漆樹嗎?小時候我家鄉還有很多的漆樹,這也是我小時候最怕的一種樹木了。當時村里不少人家都有種植漆樹。
可是如今基本沒人種它了,甚至好多之前種的漆樹,也砍得差不多了,改種其他的樹木了,比如油茶樹、桂花樹等。
漆樹是一種原產自我國南方的樹木,其在歷史的長河中,曾占據著重要的經濟地位,在當時漆樹的身影遍布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種備受珍視的經濟樹種。
然而如今,曾經廣泛種植的漆樹卻逐漸“消失”,這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呢?為何農民都不種它了呢?
漆樹,作為漆樹科漆樹屬的落葉喬木,堪稱全身是寶。因為它能割漆而得名。
這種樹木非常的厲害,從樹干韌皮部割取的生漆,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譽。這種天然涂料具有諸多優良特性,不僅耐熱、耐酸、耐磨、耐水,對許多腐蝕性溶劑也有抵抗作用。
還具備良好的防輻射性能,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衛生、軍工、船舶、印染、醫藥、工業設備、地下工程、文物修復等領域。
漆樹的種子含油量在38%左右,可用于制作油墨、肥皂;果皮能提取蠟,用于制作蠟燭、蠟紙;木材還能用于建筑。
不僅如此,漆樹的葉、花、果實、根、皮、木心都有藥用價值,比如生漆炮制的干漆具有益氣補虛、祛瘀通經、消積殺蟲等功效。
在古代,漆樹的價值就被人們充分認識和利用。考古學家在河姆渡遺址發掘出的一只距今六七千年的漆木碗,其化學成分就是天然生漆,這表明漆樹的利用歷史極為悠久。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人工栽培漆樹,莊子年輕時就曾擔任管理漆園的小吏,可見當時漆樹已受到社會重視。
從野生漆林到人工栽培,從采割漆液到生產性割脂,從單筒涂刷到漆工藝,從漆器到漆器畫,漆業不斷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產業。
既然漆樹有這么多好處,為何現在很少有人種植了呢?首先,種植漆樹的周期長、收益慢。漆樹通常需要生長十年以上才能割漆,前期投入成本高,經濟回報卻需要漫長等待,這對于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現代種植者來說,缺乏吸引力。
相比之下,一些果樹、經濟作物一兩年就能有收益,漆樹的種植優勢就被弱化了。比如我家鄉這些年種桃樹的比較多,一般種下去當年就開始掛果了,兩三年后就進入豐果期了。
其次,割漆是一項極為艱苦且危險的工作,而且多數人還干不了。割漆的最佳時間是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漆樹又多生長在山里,割漆匠需要在高溫環境下攀爬樹木,不僅要忍受酷熱,還要面臨從樹上跌落等危險。
而且,割漆是個技術活,一周只能割一次,產量也不高,一年下來一棵樹的收益有限。
如今,年輕人大多不愿從事如此辛苦又危險的工作,導致割漆匠后繼無人,這也影響了漆樹的種植熱情。
再者,漆樹的汁液會讓很多人過敏。漆樹的乳液含有漆酚,人體接觸后容易引起過敏性皮膚紅腫、癢痛、丘疹,誤食還會引發嘔吐、疲倦、瞳孔放大、昏迷等中毒癥狀。
對漆樹過敏的人群不在少數,這使得很多人對種植漆樹望而卻步,擔心自身健康受到威脅。
此外,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化工涂料等替代品層出不窮。這些替代品生產效率高、價格相對較低、使用方便,逐漸占據了市場。
雖然生漆性能優異,但在成本和便利性上難以與化工涂料競爭,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種植漆樹的經濟價值大打折扣,自然也就沒人愿意種了。
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漆樹,如今因種植周期長、割漆艱難、過敏風險以及替代品沖擊等多種因素,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盡管如此,漆樹在歷史文化和傳統工藝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或許在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天然材料的重新審視,漆樹產業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你們說呢?你家鄉還有人種植漆樹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