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W.n
如今,中美之間中美之間的火藥味越來越濃,一邊是特朗普政府揮舞著“145%關稅”大棒瘋狂加碼,另一邊是中國商務部冷回一句“要打奉陪到底”。
德媒尖銳指出:中美似乎不再糾結于“如何避免沖突”,而是開始盤算“何時、因何事會爆發”。
那么,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貿易戰的惡性循環,還是戰略博弈的必然原因?
合作關系變競爭關系
多年以來,西方輿論一直關注東西方陣營間所謂的“制度競爭”,但中美兩國間爆發軍事沖突的可能性卻顯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這種制度之爭對于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意味著美國需要進行軍事恐嚇,并對中國發起有效的戰略圍堵,才能阻止戰爭的爆發。
而這樣的情況導致地區局勢是否和平穩定,只能由強權政治和自認為強悍的政權來決定。
過去十幾年,中美雙方關系從“競爭中合作”變成了“競爭為主”。
再加上特朗普上臺后,直接掀起了貿易戰,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還限制華為等科技公司,到了拜登時期,雖然嘴上說要給關系設“護欄”,但實際上制裁沒停過,軍事上也在亞太地區加碼布局。
對面美國的加征關稅,中國也直接硬氣反擊,不僅對美國也進行關稅反擊,在南海、臺海問題上的態度也是越來越強硬。
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外交優先事項就是打壓遏制中國,在美國看來中國就是其最大戰略對手,很多人認為中美之間的問題是結構性矛盾,深陷修昔底德陷阱的美國,不會放棄霸權,更不會放棄打壓中國。
在美國看來,中國強大到能威脅美國霸權地位就是錯,只有遏制中國,美國才能長期維持霸權地位。
面對美國的針對情況,中國當然也不會示弱,就說佩洛西竄臺那次,直接把兩國關系干到了冰點。
解放軍立馬在臺灣邊上搞了大規模軍演,美國航母也不請自來,軍事對峙那味兒一下就上來了。
盡管中美關系持續緊張,且中國軍事力量不斷壯大,但中國目前仍處在積極備戰階段,并未完全做好戰爭準備。因此,短期內與美國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然而,一旦中國對美國劃定“政治紅線”,雙方爆發大規模沖突的風險將顯著上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評估戰爭風險,還是預測中國可能采取行動的時間和地點,都變得極具挑戰性。
中美兩國之間火星四濺
話是這么說,但是萬一真打起來,那么,導火索最可能出現在哪兒?
臺灣肯定是頭一個,中國大陸把臺灣看成自己的領土,反復強調不放棄使用武力,2024年,解放軍在臺海的演習,規模和科目復雜度都上了一個臺階。
美國呢,通過賣武器給臺灣、派高官互訪,不斷試探中國的底線,同年對臺軍售金額又創新高,F-16戰機、反艦導彈都往那兒送。
如果美國做得太過火,或者島內局勢突然大變,沖突說來就來的可能性,絕對不能小看。
南海那邊也是暗流涌動,中國在有爭議的島礁上持續搞建設,美國和它的盟友就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三天兩頭派軍艦過去溜達。
2024年,兩國軍艦在南海最近的時候,距離也就幾十米,差點就撞上了,這種高風險的近距離對峙,任何一點誤判都可能把事情搞大。
除此之外,科技和網絡領域,更是另一條看不見的戰線。
中美在5G、人工智能這些前沿科技上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還互相指責對方搞網絡間諜活動,一旦發生大規模網絡攻擊,比如癱瘓了關鍵基礎設施,報復行動很可能就從虛擬空間打到現實戰場了。
有人覺得,要是沖突真沒法避免,根子可能還是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部事務,回頭看看這幾年的摩擦,不少都是美國先挑起來的,中國這邊多數時候還算克制。美國有些智庫老是炒作開戰話題,有人說他們就是想鼓動某些分裂勢力,攪亂地區穩定。
而至于美國對盟友的承諾有多靠譜?那就更沒法說了。
看看烏克蘭就知道了,實際挨打的是烏克蘭人,在南海問題上,美國也被指責不停慫恿菲律賓出來鬧事,要不是中國一直保持戰略定力,沖突說不定早就在某個點爆了。
中國的應對方式,也透著點兒不想打仗的意思,雖然“修昔底德陷阱”老被拿來說事兒,好像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非打一仗不可,但也有聲音認為這更多是拿來嚇唬人、制造緊張氣氛的。
看看中國的發展路子,它并不是要搞傳統意義上的全球霸權,而是提倡建什么人類命運共同體,想和諧發展。
可現在的國際秩序,被單邊制裁和拉幫結派搞得烏煙瘴氣,要真想避開沖突,光靠中國自己努力肯定不夠,得全球主要國家,特別是美國,拿出點真誠意,別老想著零和博弈那套舊黃歷。
萬一中美真打起來,那后果可不是鬧著玩的,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一旦開火,全球供應鏈斷掉是板上釘釘的事。
芯片、能源、糧食這些要緊的物資會缺貨,金融市場可能天翻地覆,老百姓的日子成本也會跟著猛漲。
美國在亞太有盟友,中國有“一帶一路”的伙伴,沖突很容易擴大化,日本、澳大利亞這些國家可能被迫卷進去,歐洲也別想好過,聯合國這些國際組織,到時候估計也只能干瞪眼。
美國國內一些頭腦清醒的人也看明白了,炒作中美開戰,對全世界、對兩國自己都沒好處。
那么,這個根本問題究竟是出在了哪兒呢?
好像是一方太執著于保住自己老大的位子,這種心態對整個國際社會的穩定沒啥益處,諷刺的是,如果全球能更團結合作,美國自己說不定發展機會還更多。
但現實呢,它自己發展慢下來了,反而用圍堵的辦法拖慢了全世界的腳步,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是,一旦開戰,不管打成什么樣,美國現在的國際地位很可能要掉一大截。
這一點,國際社會都門兒清,但也因為這兩個國家影響力太大,所以都拼命想別走到那一步。
結語:
眼下的局勢,就像一輛高速跑著卻剎車不太靈的火車,任何一個小小的誤判或者意外,都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大禍。
世界,正屏住呼吸,盯著棋盤上這兩位棋手,下一步,會落在哪里?
參考信源:
駐德國大使鄧洪波在《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署名文章 《貿易戰沒有贏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4-11-04
中方回應美方有關對華關稅最新言論并重申:停止威脅施壓,開展平等對話——界面新聞2025-05-06
美艦過航臺灣海峽,沖闖中國西沙領海,還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說事,國防部回應!——環球網2024-05-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