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僑批文化到云端課堂
五邑大學與馬來西亞高校共繪教育同心圓
作為根植“中國第一僑鄉”的高等學府,五邑大學與馬來西亞高校的合作承載著悠長的僑鄉情緣。百余年前,五邑華僑南下馬來半島,在東南亞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一封封僑批成為聯系游子與親人的重要紐帶。如今,五邑大學以僑為橋、以教育為媒,在粵港澳大灣區與東南亞國家之間架起了一座跨越時空的交流之橋。
一邊以“僑”為紐帶,串聯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活力;另一邊以“教”為橋梁,鋪就“一帶一路”的共贏之路。“僑校+馬來西亞高校”的跨海攜手,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教育合作交流持續深化
五邑大學與馬來西亞高校的合作,始終浸潤在百年僑鄉的歷史底蘊中。
19世紀,五邑華僑攜嶺南農耕技藝南下馬來半島,在檳城建立私塾、在馬六甲傳播粵劇;21世紀,這份文化基因轉化為教育合作的獨特優勢,拉近了五邑大學與馬來西亞的距離。
2017年,在五邑大學校董、愛國華僑黃小娟、黃一鳴和沙巴州四邑公會聯合會的邑彥共同推動下,五邑大學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簽訂首份友好學校意向書,拉開了近年來兩所具有深厚“僑”底蘊的學校深度合作的序幕。
與此同時,五邑大學與吉隆坡建設大學簽署諒解備忘錄,涵蓋學生交流、聯合培養、教師訪學、科研合作及學術會議等多方面內容。同時,通過多元化的教育合作和人才培養項目,五邑大學不斷深化與海外僑胞及華裔青年的聯系,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合作模式的持續進化彰顯前瞻性。2024年7月,五邑大學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續簽校際諒解備忘錄,將合作范圍從工程學科延伸至環境科學、農業科學、教育及管理等領域,標志著雙方合作邁入新階段。
“基于兩校共同發展需要,未來我校將依托自身優勢學科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開展環境多個領域的科研合作、交換生項目、教師訪學項目等。”五邑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采取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相互交流學習,聯合共建科研平臺,嘗試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等東南亞國家高校合作開展反向聯合培養“2+2”“3+1”項目等,進一步深化教育合作交流。
人才培養結出累累碩果
“雖然沒有人工智能相關基礎知識,但有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我在馬來西亞學到了很多全新領域的知識。”參與五邑大學—馬來西亞沙巴大學人工智能研修班后,五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學專業學生關淘表示收獲滿滿。
多年來,五邑大學與馬來西亞高校在多個領域積極開展交流合作,人才培養結出累累碩果,其中,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在科研和人文交流、教育等各領域的一系列合作正加速推進。
2018年,“人工智能優化工程研修專班”啟動,目前共組織了3期研修專班,五邑大學先后選派125名學生及8名教師赴馬來西亞沙巴大學參加項目學習。該項目以16天為周期,涵蓋遺傳算法原理研習、軟件編程設計實踐、智能模擬系統操作、遺傳微控技術學習、智能產品設計制作、實地觀摩學習基地等核心內容,并組織學員參與智能操作競賽等活動。
2018年和2019年,馬來西亞沙巴大學共選派34名學生到五邑大學參加工程實訓,涵蓋了軌道交通、智能制造、土木建筑等多個領域。通過實際操作和項目實踐,馬來西亞沙巴大學學生不僅提升了專業技能,還深入了解了中國的工程教育體系和傳統文化。
在學術互動方面,雙方更是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打造云端課堂。
2021年起,五邑大學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相互舉行在線講座,其中,五邑大學選派多個學院教授、博士為馬來西亞沙巴大學學生進行線上授課,累計開設11場講座,吸引數千名學生參與,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在留學生教育方面,馬來西亞學生也愈發青睞來華留學。
自1993年開始接收外國留學生申請以來,持續有馬來西亞籍華裔學生來到五邑大學進修漢語。多年來,越來越多來自馬來西亞各地的學生來到五邑大學學習漢語和接受本科教育,多數為馬來西亞籍華裔。許多優秀的馬來西亞學生畢業后選擇回到馬來西亞,成為推動兩國交流與合作的友好使者。
合作項目多點開花,各方對五邑大學與馬來西亞高校合作的期待也不斷升級。隨著探索與實踐的深入,更全面深度的合作也有望到來。
從血脈尋根到人心相通
“中國鄉村的富裕程度與現代化發展顛覆了我的認知,江門的城市風貌與人文環境令人印象深刻。”2019年8月至9月,五邑大學土木建筑學院教授張萬勝帶領3名馬來西亞沙巴大學學生赴新會、開平開展鄉村振興調研,江門豐富的文化遺產給馬來西亞學生Lee Fui Jun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邑大學的文化交流項目,始終以“喚醒記憶”與“創造共鳴”為目標。2016年,32名馬來西亞和印尼華裔青少年參加五邑大學承辦的夏令營,課程既包含普通話、四邑話、五邑華僑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江門的經濟現狀等靜態課程,也有武術龍獅、現代舞蹈、古典家具設計與實操雕刻等動態課程;帶領青少年參觀了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開平碉樓、梁啟超故居等場所,也走訪了量子高科等現代化上市企業,幫助這些青少年更直觀地了解中華文化。此次夏令營最終獲得了海外青少年及其家長的一致好評。馬來西亞領隊周振昌表示:“我們很多人都是江門籍,第一次回來江門心情非常激動。在馬來西亞也有舞獅、舞龍活動,我們很高興體驗了真正的(中國)舞龍舞獅技藝。”
從馬來西亞沙巴大學的實驗室到新會陳皮村的曬場,從在云端開展的學術講座到以AR技術重現的僑鄉街巷,五邑大學與馬來西亞高校的合作,始終在歷史縱深與未來前沿之間尋找平衡點。從血脈尋根到人心相通,僑鄉情緣也在教育的催化下煥發新生。
五邑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該校將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與馬來西亞高校在數字教育、產學研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合作,為更好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貢獻高校智慧。(文/朱磊磊 江逸軒)
能出咖啡的水龍頭、把手可折疊的不銹鋼鍋具……
廣交會二期江企產品“新”意滿滿
第137屆廣交會第二期正在廣州舉行,本期展會主題為“品質家居”。江門市191家企業參展,合計361個展位,參展企業主要集中在水暖衛浴、家居用品、餐廚制品、家具等展區。本期展會上,江門企業展出的產品“新”意滿滿,展現了“江門制造”的創新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廣東華藝衛浴實業有限公司展示的咖啡水龍頭吸引了大批外國客商圍觀。
創意產品“圈粉”外國客商
4月24日,盡管陰雨綿綿,但廣交會展館內仍然人潮涌動,國內外采購商提著手袋、拖著行李箱,穿行其間,時不時停下來進行洽談。在熱鬧的氛圍中,廣東華藝衛浴實業有限公司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其帶來的一系列產品亮點十足,讓不少客商紛紛駐足圍觀。
4種出水模式的水龍頭不僅能提供熱水、溫水、冰水,還能提供蘇打水,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用水體驗;看不到導軌和釘子,卻能上下順滑移動的花灑,靈活方便、快捷而省力;最受關注的是一款能出咖啡的水龍頭,在使用場景上,它十分契合現代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早晨洗漱、準備早餐時,同步就能獲取一杯香濃的咖啡。
隨著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不少江門參展企業敏銳捕捉市場需求,加大產品技術創新力度,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在江門市意奇高工貿有限公司展位前,來自外國的餐飲行業采購商們認真端詳著展出的各類環保餐具,綠色環保是打動他們的要點。
據了解,江門市意奇高工貿有限公司的環保餐具、餐盒是使用可降解材料(淀粉)生產,可替代不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既順應了環保潮流,又能滿足日常使用需求,深受海外客商青睞。
此外,江門市世鷹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把手可折疊的不銹鋼鍋具,精準把握了年輕人對廚具收納和品質生活的追求。在該公司業務經理李世杰的演示下,通過折疊手柄,幾款鍋具被整齊收納在一起。“這款產品主要面向歐洲大城市的新移民群體,他們的廚房空間有限,可折疊設計方便收納,非常契合當下市場需求。”李世杰介紹道。
加速布局海外市場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下,江門參展企業除了借助廣交會平臺優勢開拓市場,也在積極調整市場布局。
李世杰表示,公司已連續10年參展廣交會,接下來將把握新機遇,重點搶占新興市場。
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中順潔柔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不斷拓展全球化的銷售網絡,產品遠銷東南亞、東北亞、大洋洲、北美等海外市場,此次參展更讓該公司對繼續開拓海外市場充滿信心。“我們在現場結識了大量新客戶,有不少外國客商都對我們的產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續通過進一步溝通,有望將意向訂單轉化為成交訂單。”該公司外貿銷售經理陳建材說。
近些年,江門市意奇高工貿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通過參加廣交會等展會,帶著產品走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一步打響品牌知名度。“這次來到廣交會,我們有信心進一步擴大出口市場份額。”該公司銷售人員趙曉璐說。
在這場承載著全球客商交流、合作、共贏使命與期望的盛會上,江門企業憑借新技術、新產品,以創新為利刃,突破市場壁壘,以新質生產力塑造新的競爭優勢,在國際市場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文/圖 朱磊磊)
江門原創華僑題材院線電影《神秘家書》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
近日,2025“粵影之光”——中國·廣東電影產業推介會作為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重點活動在北京舉辦,江門原創華僑題材院線電影《神秘家書》等10部優秀粵產電影在推介會上亮相,廣受好評。
作為優秀粵產電影之一的《神秘家書》,由江門市委宣傳部、廣東省電影家協會、江門市僑務局、江門市文聯、開平市僑務局指導,江門市悅意翔影視文化公司、開平市燕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由肖小青、蘇勁光策劃,崔少紅擔任導演兼第一編劇。
影片把僑都銀信、開平碉樓與村落兩個“世遺”以及僑元素貫穿始終,講述江門一個華僑子弟發現奶奶一封隱藏著巨款信息的家書后,組隊踏上揭秘之路,最后在華僑先祖的愛國情懷中獲得成長的故事,謳歌了江門華僑愛國愛鄉的精神。影片取景地以開平赤坎華僑古鎮、蜆岡鎮中堅樓等地為主,充分展示江門僑鄉文化風貌。影片拍攝期間,江門市、開平市有關部門給予極大支持,發動黃錦燊、黃愷杰等江門籍的香港影星回來參演,以實際行動支持家鄉的院線電影。
江門影視資源稟賦優越,被譽為“天然攝影棚”“影視富礦地”。2023年,市委宣傳部印發《關于促進江門市影視產業繁榮發展的意見》,涵蓋做好影視拍攝管理服務、做實影視產業發展政策扶持、做強影視資源產品宣傳推介、夯實影視產業繁榮發展基礎等八方面23條措施,多措并舉促進影視產業繁榮發展,推動江門由“天然攝影棚”向“影視夢工場”轉變。
近三年,在江門取景拍攝的影視劇超100部,僑鄉故事正通過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走出廣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文/黎禹君 郭永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