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有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案件,雙方有調解意愿,但是對工抵房的價值各執一詞,能否通過評估解決呢?
當然可以,去年我院出臺《訴前調解技術咨詢工作指引(試行)》,引入專業評估專家擔任專家輔助人,免費開展調解技術咨詢工作,訴中調解也可參考進行。
太好了,我來確認雙方是否愿意采用技術咨詢的方式來確定房屋價值。
2024年秋,中院立案窗口,兩份厚厚的上訴狀背后藏著5000萬金額的爭議。某房地產公司作為發包方將某地塊的施工項目發包給某建設公司,后續因工程款支付問題引發糾紛,承包人要求對方支付工程欠款并享有優先受償權,而發包人則主要圍繞違約金提出反訴。后續雙方均因對一審判付的金額不滿而于2024年10月上訴至本院。雙方就這樣從工地“鏖戰”到法庭,案卷多達32冊,其中涵蓋多份施工日志、簽證資料、結算資料和驗收單等材料,前后歷經5次開庭審理,2次合議庭評議和1次專業法官會議討論,仍難分勝負。
面對如此龐雜的證據,承辦法官發現這場拉鋸戰暗藏多重困局:工程價款如何認定?工抵房的范圍和單價怎樣確認?地庫滲漏的責任誰來承擔?在前兩次庭審中,雙方各執一詞,庭審一度陷入僵局。好在雙方當事人經承辦人多次溝通及釋明后均同意進行調解。看著雙方當事人疲憊卻倔強的眼神,法官決定亮出“秘密武器”。
經兩次開庭審理后,發包方明確了工抵房的范圍并提供了詳細的房屋清單,后續爭議焦點主要集中于工抵房的房屋單價。承辦人首先給予雙方當事人一定的時間,各自委托機構就工抵房的房屋單價進行評估,以供參考。然而,兩份評估報告所示金額差距很大,難以達成一致。
承辦法官靈機一動,在咨詢中院鑒定處后道:“既然你們信不過對方找的機構,要不試試中立的‘裁判員’?”原來,中院去年創新的《訴前調解技術咨詢工作指引(試行)》正為此類困局而生。雙方當事人一致同意由評估專家出具技術咨詢意見作為調解依據。
鑒定處采用輪轉方式確定由江蘇普信資產評估房地產土地估價有限公司指派評估專家擔任本案的專家輔助人。由此,這場博弈迎來轉機。專家輔助人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價值CT掃描”:既考量政府備案價,又分析實際成交折扣;既比對同區位樓盤,又核算開發商資金成本,并出具了咨詢意見書。承辦法官就該份咨詢意見書組織調解,在調解現場,專家輔助人還給雙方當事人進行面對面答疑,最終雙方當事人均當庭認可了該意見書的房產單價,簽署了調解書。
△ 承辦法官林中輝組織雙方當事人調解。
△ 評估專家作為專家輔助人參與雙方現場調解。
從32冊卷宗到一紙調解書,從5000萬元爭議到握手言和,歷時6個月終破解以房抵債的僵局,推動重資產爭議柔性落地。承辦法官專業、耐心力促當事人進行調解,專家技術咨詢為后續調解協議的成功達成貢獻了破冰之力,既避免了后續訴訟,節省了司法資源,又減輕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更恢復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當冰冷數字遇上專業溫度,當對抗思維轉向共贏智慧,司法創新就是那支點石成金的神筆。本案啟示我們:重大商事糾紛化解既要堅守法律底線,更要善用技術外腦,讓專業評估成為定紛止爭的“第三只眼”。
來源:無錫中院環保庭、鑒定處
編輯:黃楓怡
審核:李思紅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