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夢晴 實習記者 楊昕玥 通訊員 馬立偉
5月7日上午,德州市紅十字會為赴濟南的德州市第9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王凱和第9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高碩舉行歡送會。
王凱是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護士長,2021年5月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23年4月,他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為一位血液病患者點燃了生命的火種。如今,他再次義無反顧地響應召喚,成為德州市第3位二次捐獻者。
年僅20歲的高碩則是德州學院生態與資源環境學院大二學生,也是德州學院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2024年11月采集造血千細胞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2025年3月,與1名患者配型成功,符合捐獻條件。
儀式上,王凱與高碩先后分享心聲。“當我第一次完成捐獻時,我深切體會到我的一次勇敢的決定,真的可以重啟他人的人生。”王凱表示,第二次捐獻,不僅源于醫者“生命至上”的職業信念,更是因為他比常人更清楚二次捐獻對患者意味著什么,愿這份生命的禮物,能讓遠方的他重新擁抱朝陽!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捐獻造血干細胞是一件陌生且充滿未知的事情,甚至有人會擔心這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當我真正深入了解它、親身經歷它之后,我才明白這不僅是一次拯救生命的善舉,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升華。”高碩稱,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讓更多人關注并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隊伍中來。
德州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李福輝向王凱和高碩的大愛之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對關心支持紅十字事業的社會各界表示感謝。他指出,王凱、高碩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為素不相識的患者點燃了重生的希望。他們的選擇,讓“大德之州”的城市精神更加熠熠生輝!
隨后,與會領導為兩位志愿者獻上鮮花、贈送“愛心能量包”并合影留念。
據悉,德州市紅十字會于2004年成立“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德州工作站”,(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又稱中華骨髓庫,受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領導),累計入庫志愿捐獻者15123人,實現捐獻92例,捐獻量位居全省前列。92例捐獻中,二次捐獻2例,跨國捐獻1例(被救助患者為加拿大華裔)。捐獻者來自各行各業,既包括醫護人員、公務員、教師、軍人、警察、農民、學生,也有國企管理人員和民營企業主。最小捐獻者是19歲大一新生董同學,最大捐獻者是46歲的企業職工李女士。
并且,德州市建立了血樣采集聯動工作機制。市紅十字會加強與市衛健委、市中心血站的合作,將全市15個固定獻血點設為造血干細胞血樣采集點,將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入庫動員、血樣采集與無償獻血相結合,年均入庫血樣800余份。建立了捐獻服務保障工作機制。加強市縣間工作聯動,優化捐獻流程,提高捐獻效率。目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確認分型和體檢環節,均可在志愿捐獻者所在縣(市、區)完成,縣級紅十字會均可獨立開展捐獻服務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德州市還建立了獎勵機制。2018年,德州市將造血干細胞捐獻納入見義勇為表彰范疇,市政法委、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每年對上一年度成功實現捐獻的志愿者授予“見義勇為先進群體”榮譽稱號。目前,已有86例捐獻者獲得這一稱號。同時,捐獻者享有“三免政策”獎勵,即免普通掛號門診費用、免市內公交車票、免公立景區門票。捐獻半年后,還為實現捐獻的志愿者提供一次免費查體,保障捐獻者的健康,進一步做好捐獻后的隨訪和反饋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