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8日訊 平原水庫是德州緩解水資源緊缺、保障城鄉居民用水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為守護好百姓的“大水缸”,近年來,德州市大力推進現代化水庫矩陣建設,依托數字引擎重塑水庫肌理,讓每一滴水皆有“智慧脈搏”。
實時水質檢測數據、泵站機組運行情況、無人機“巡邏”第一視角……在慶云縣雙龍湖水庫現代化水庫管理矩陣信息中心大屏幕前,紛繁復雜的庫區運行數據正通過圖表、視頻動畫等形式進行可視化表達,精準反映著水庫的“健康狀態”。
“之前水質檢測都是依托第三方,從單次取樣到出檢測結果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現在依托在線水質檢測設備,每小時更新一次數據,進一步提高了飲水安全。”慶云縣雙龍湖水庫管理股股長譚文亮說。
不僅如此,雙龍湖水庫綜合利用AI視頻監控、無人機熱成像、水下機器人、微型氣象站等前沿監測技術,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監測網絡,實現了對大壩安全運行狀態的精準感知。
“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水下機器人,針對入庫涵閘水下工程的日常巡查畫面。通過它搭載的高清攝像頭,可以將現場的畫面進行實時回傳,同時進行拍照和錄像,利用技術賦能解決了我們水下工程無法查看的痛點。”智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李霖介紹說。
“去年以來,雙龍湖水庫圍繞矩陣建設‘四全、四制(治)、四預、四管’框架要求,在水庫標準化、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升級數字信息平臺,創新管理機制,強化數字賦能,全面提升了水庫運行管理精準化、信息化、現代化管理水平,為水庫安全運行和效益發揮提供了可靠保障。”慶云縣水利局高級工程師劉向輝表示。
如今,德州境內一座座水庫正悄然完成“智慧升級”,實現從“人防”到“智管”的跨越。寧津水庫以環境管理模式創新為切入點,一期將壩坡土地統一發包招標,集中種植苜蓿。這一舉措不僅有效降低了水庫安全維護管理難度,二期還可通過增收地租等方式創造實際經濟收益。
“通過引入第三方的服務管理,減少了庫區環境衛生還有雜草清理的投入費用。寧津縣通過創新環境管理提升的模式,進行機制創新,不斷構建一個安全、高效的水庫管理模式。”寧津縣水利局水庫運行維護中心科員魏清雨說。
此外,寧津水庫與大柳水庫充分發揮地域優勢,開創性地構建“兩庫一平臺”運行管理模式。通過打造兩庫連通工程,實現兩座水庫聯合調度、互為補源,有效優化了水資源配置,為保障供水安全開辟了全新局面。
“寧津縣處于德州市的引水末梢,德州市三大干流,德惠新河、徒駭河、馬頰河,沒有一條干流經過寧津縣的縣域。所以我們打造管道引水工程和兩庫連通工程,就是在上游水源緊張的情況下,減少明渠損耗,可以降低大約50%的水損。”寧津縣水利局黨組成員李楠介紹說。
目前,德州市正全力推進“水網 + 現代化平原水庫矩陣建設”,通過市縣一體聯動,最大限度釋放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的綜合效益。前不久,省水利廳專家組對德州市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試點水庫開展省級評價。德州5座國家級、1座省級試點水庫全部以A級標準順利通過,其中丁東水庫更是以高分脫穎而出。
“目前,德州市5座國家級、1座省級試點水庫已實現‘一庫一策’精準管理,讓水庫從‘人工看守’邁向‘智慧運營’。未來,德州市還將深化數字孿生應用,力爭2028年全域水庫實現智能化管理,讓每一滴水都‘算得準、管得住、用得好’。”德州市水利局河湖管理與水旱災害防御科副科級干部韓康表示。
閃電新聞記者 鄭秀程 胡辛煒 德州臺 公維勇 慶云臺 謝曉彬 寧津臺 馬岳寧 樂陵臺 范洪康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