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這句話放到這位大媽的身上真是太合適了,也難怪網友們評論那么難聽。
從這次的監控中,我們就能清晰的看到,這位大媽絲毫沒有猶豫就把手中這盆水倒進了電梯的縫隙中。
那她為啥要這么干?事情的過程又是怎樣的?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
臟水就這么處理的?
現在的小朋友相信都學過人之初性本善,但在一個群體中總是會出現一些“害群之馬”,比如這次的大媽就干出了網友們都無法理解的事情。
根據網友在平臺上公布的來看,一位大媽上身穿著紅色的衣服,身上圍著圍裙,手里端著一盆滿滿的臟水來到了電梯口。
不少網友這時都以為,這位大媽是要下樓把這盆污水倒掉,但之后大媽的動作就否認了這點,只見這位大媽在進入后。
就往左右看了看,很像是在觀察電梯里有沒有人,后來事情發展也說明了她這時的心虛,只見這位大媽先調整好自己站的位置。
將后面的監控擋了起來,很難發現她當時彎下腰在電梯口干了什么事情,但她這么做完全就是在掩耳盜鈴。
雖然監控沒有拍攝她在干嘛,但是看著她手里的盆變成空的,這不就說明,這位大媽很可能將這盆水給直接倒進電梯的縫隙中了嗎?
在監控的中,不少網友同樣發現,在這位大媽走出電梯的時間,電梯中的顯示器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了。
想必這時的電梯就已經壞了,網友們看著這位大媽倒完水輕松的樣子,可以說氣的直接就發飆了,并且這位大媽就好像自己干的事情完全沒有錯一樣。
絲毫沒有后悔的感覺,部分網友就表示這絲滑的動作,和熟練的行為,恐怕已經不是第一次干這樣的事情了。
那為啥網友們會這么說呢?這就不得不說到心理變化了,很多人在第一次干壞事的時候都是表現十分的心虛,或者會很害怕。
但這位大媽就很不一樣,不僅在完成倒水的事情后,沒有選擇直接離開,而是停下來檢查現場有沒有倒水的痕跡。
這樣的心理大多數都是經常干這件事的人才會想到的,很顯然這次大媽就很符合這樣的心理,那她真的就這么壞嗎?
詭異的嘴角笑容
只見在中,這位大媽在倒完水后,居然不是選擇回去,而是在電梯的門口轉過身去,嘴角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大媽這一笑,可以說讓網友的怒火是燒的更旺了,畢竟你這干完壞事還能笑的出來,是不認為自己有錯誤,還是說認為自己干的天衣無縫不會被抓到?
隨后這位老人在看了一會,發現電梯沒有閉合后,就點按鈕嘗試一下電梯還能不能下去,但這時的電梯都已經徹底故障了,怎么可能還根據按鈕做出反應。
結果大媽看著電梯不會動后,居然笑的更高興了,就好像是電視劇中“壞人”取得勝利的笑容一樣,而到了這一步,這位大媽的動作還沒有結束,只見她彎下腰,清理好電梯門口的水漬,看起來就像沒有人來過一樣。
好在當時監控已經拍攝下來了她潑水的畫面,即便是她清理干凈了,依然是無法徹底消除掉她所有的證據。
很快隨著其他居民發現電梯損壞的事情,就讓物業來維修,維修人員這時就發現了電梯中的水,之后通過監控找到了這位大媽。
而當物業找上門,這位“肇事者”卻是一臉無辜,她輕飄飄一句“倒水時沒想那么多”,還反問:“電梯不就是個鐵箱子嗎?倒點水能壞到哪去?”這種滿不在乎。
和她外套上印著的“在喜歡的路上一直都下去”,真是莫大的諷刺。難道,破壞公物也是她“喜歡”的一部分?
一盆水十幾萬,電梯真不是“鐵箱子”!
“鐵箱子”?這一盆水下去,代價可不小。污水直接滲入電梯的神經中樞——電路系統,關鍵的電路板徹底報廢。維修師傅趕到,發現電梯井里的積水都漫過了安全線。
行家說了這種人為的惡意破壞,比自然損壞更難修也更費錢,初步估算維修費至少十幾萬起步。這意味著電梯得大修,甚至部分零件要整個換掉,這筆賬按理說得由老太自己掏。
有網友就說了,以前他們那兒有過暖氣跑水進了電梯,業主被罰了六萬多。這么一對比,這次的賠償只會多不會少。
更要命的是,電梯在高層小區里,那可是居民的“垂直生命線”,進水不僅是壞掉那么簡單,還可能漏電、急墜,這都是要出人命的大事。想想近些年那些電梯事故,比如張大媽墜井的悲劇,哪一件不是血的教訓?
是無知還是壞?公德底線在哪兒?
一上網,網友們直接炸了鍋罵聲幾乎一邊倒,都指責老太這行為太自私缺德!不僅給鄰居們添堵也給物業添亂,還可能激化業主和物業的矛盾。
她圖什么圖方便?還是圖一時痛快?有人猜她是真不懂缺乏常識。也有人懷疑她就是存心的,懷著某種不可告人的惡意,不過不管啥理由,這種砸人飯碗、害人安全的行為,都不能輕易放過。
怎么處理這事也成了大家掰扯的重點,有人喊話必須嚴查,該拘留拘留該罰款罰款,不能倚老賣老,甚至有人出主意,老太要是不賠錢就去她子女單位鬧,讓他們臉上掛不住,倒逼他們管教。
當然也有相對冷靜的聲音,說物業和社區也該反思,平時是不是安全宣傳不到位?尤其是對老年人,電梯安全知識和公德意識的普及,是不是也該跟上?
其實類似這種把公共區域當自家后院的糟心事,在一些老小區并不少見,樓道里養雞養鴨,走廊堆滿破爛這些“小惡”看似不起眼,卻實實在在侵犯了別人的空間也埋下了安全雷。
這次電梯“罷工”,正是用高昂的代價,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管住自己的手,別讓所謂的“無心之失”,變成別人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