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凌晨對巴基斯坦發起導彈襲擊,已造成3人死亡,巴方立即發聲,誓言將作出全面回應,話音剛落,印度戰機被擊毀。
據央視新聞等多家媒體5月7日的消息,今天凌晨,印度向巴基斯坦本土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發射了3枚導彈,目前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14人受傷。對此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做出回應,稱巴方將選擇合適的時機作出全面回應,發言人還指出,期間印軍戰機試圖進入巴方領空,被巴空軍攔截。作為回應,巴方在克什米爾控制線附近發動了地面和空中作戰行動,并同印軍發生交火,摧毀了印軍的一個旅級指揮部,6架印度戰機被擊落,并俘虜了多名印軍。
這是自4月2號恐襲事件發生后,印巴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沖突,印巴局勢正迅速升級,此前有部分觀點認為印巴兩國打不起來,只是相互“秀肌肉”,事實顯然出乎了意料。梳理事件經過不難發現,印度對待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恐襲事件反應尤為激烈,既沒有推動大國斡旋,也沒有給巴基斯坦任何選項,而是直接把責任歸咎于巴方,并出臺了斷水、驅逐外交官等措施,此舉并不符合國際慣例,似乎是有意要挑起戰火。
究其根源,一是美方的推動,不久前美副總統萬斯訪問印度溝通關稅問題,不排除有別的動機,比如以對印轉移產業和關稅為籌碼,要求印度發起印巴戰爭,切斷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引導資本回流美國。二是印度國內矛盾激化,莫迪政府的財政赤字高企,印度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吸引外資困難等。
印巴沖突發生后,美國務卿魯比奧致電印度和巴基斯坦,公開表示支持印度“反恐”,并要求巴方“配合調查”。得到美方的支持態度后,印度似乎吃下“定心丸”,于是在電話剛掛,印度便在5月7號發起了導彈襲擊。那么結果如何?莫迪并未占到太大便宜,巴方不但在克什米爾地區果斷反擊,印軍還損失了6架戰機,其價值遠遠大于襲擊帶來的收益,巴基斯坦并非可以隨意揉捏,莫迪已初步嘗到苦果。
對印度來說,與巴基斯坦爆發戰爭有益無害,并不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正如上世紀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一樣,印度與中國開戰同樣沒有任何意義。莫迪政府的最大動機或許是為美國送上“投名狀”,借打擊巴基斯坦來針對中國,以承接中國制造業轉移的部分產能,同時占據中企在美國的消費市場。但莫迪需要明白,與美國合作是與虎謀皮,最終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目前沖突的范圍已經超越克什米爾地區,繼續拱火下去,很有可能演變為印巴全面戰爭,這種代價印巴都很難承受。
以巴基斯坦的實力,如果印度深陷戰爭泥潭,不但吸引不了制造業和外資,還會對本國經濟形成嚴重打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