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G并非是率土like的獨角戲
自從《群星紀元》發(fā)售后,整個SLG賽道重回蓄勢階段。在過去的五一假期中,各個產品表現(xiàn)也相對穩(wěn)定。
考慮到即將進入夏日檔,《龍石戰(zhàn)爭》《九牧之野》等SLG新品也加速了步伐,賽道現(xiàn)狀仍舊是波濤暗涌。尤其是即將上線的《龍石戰(zhàn)爭》,在內測階段便已經開啟到S2賽季,似乎也預示著產品的內測表現(xiàn)超出預期。要知道,上一款能夠在內測階段開到S2賽季的產品還是《三謀》。
這也讓筆者不禁懷疑,《龍石戰(zhàn)爭》是否能夠像《三謀》顛覆率土like賽道一樣,來讓ROK like改天換地?
筆者也借著此次機會,來復盤一下五一期間各個SLG產品的表現(xiàn)。
以經營存量用戶為基,尋找新的商業(yè)化潛力
在面對新品可能存在的威脅,很多在運營產品也紛紛采取了相對保守的防御姿態(tài),以經營存量用戶為重心,并通過營銷活動來嘗試拓盤,并挖掘可能的商業(yè)化潛力。
受限于SLG單次消費為主(一賽季為主要付費階段)的品類特征,想要提升產品的商業(yè)化潛力,絕大多數(shù)SLG在不斷開啟新服來拉動營收的同時,挖掘如外觀等新的商業(yè)化內容。
但對于已經運營一年以上的產品,開新服并不是簡單增加服務器這么簡單。通常而言,開啟的新服一般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隨時間穩(wěn)定開啟的普通服,為后續(xù)新玩家提供相對干凈的賽季環(huán)境。但除開序號較前的普通服(能夠體驗到最新內容),后續(xù)開放的普通服拉新能力其實十分有限,可能一整個新服也就挖掘出三四個大R玩家,玩家的社交生態(tài)自然也算不上多樣(一般被稱為“郊區(qū)”),付費意愿自然走低。
為了滿足那些認可游戲的核心玩法、付費模式,但對本服社交氛圍不滿意的玩家,主題服便應運而生。
主題服一般是通過某個契機(例如此前的“地域戰(zhàn)”)、福利活動來引流大量玩家的新服,通常會有知名同盟、KOL、主播參與。此類新服一般會吸引大量的優(yōu)質玩家,社交生態(tài)也會更加活躍,而這也反過來會吸引更多的玩家涌入。因此,此類新服能夠創(chuàng)造的營收價值遠超普通服務器,甚至能夠創(chuàng)造營收爆點。
就比如說《三國:謀定天下》最近開啟的“千服共創(chuàng)”活動,服務器的名稱由玩家投票命名,并且備戰(zhàn)盟加入還會有軍費獎勵,同時首占城池還會有額外的軍費、外觀獎勵。
無獨有偶,《率土之濱》青春服也開啟了「宅御天下」主題服,游戲邀請了9位游戲達人入駐,并進行分組建立同盟,逐鹿天下。
除了在開啟新服創(chuàng)造營收爆點外,還有部分在運營SLG嘗試探索產品新商業(yè)化潛力,而其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越來越多的SLG產品開始注重“皮膚外觀”。
就比如說《三國志·戰(zhàn)略版》(后文稱《三戰(zhàn)》)在五一期間推出了「鳳舞驚鴻?關銀屏」、「焦尾幽思?蔡文姬」兩款女武將皮膚,并且在玩家側有著不錯的口碑。
當然,除了售賣皮膚這一常規(guī)操作外,《三戰(zhàn)》也在探索新的外觀商業(yè)化可能性。早在五一假期前,《三戰(zhàn)》便在玩家社交展示的“信息頁”中,增加了展示武將的功能。在此類SLG中,玩家的“信息頁”可以當做玩家在游戲內的名片,是玩家間重要的社交媒介。
此番變化,或許也是在探索“皮膚外觀”商業(yè)化的可能性,后續(xù)《三戰(zhàn)》或許也將推出“背景板”等外觀內容。
總的來說,在運營產品仍舊是以“穩(wěn)”為主,無論是新服還是外觀商業(yè)化內容,都按照絕大部分玩家能夠接受的節(jié)奏探索推進,在經營存量用戶的同時,來探索商業(yè)化機會。
以攻為守,立足才是根本
如果在運營游戲作為“守方”,那么“攻方”則是近期首發(fā)、上線的SLG新產品。
如果聊到新SLG,那就不得不提上個月首發(fā)的《群星紀元》。眼看第一賽季已經開啟了接近三周,賽季也已經進入半程,筆者也趁此機會做個簡單總結。
從體驗上來看,除了科幻題材所帶來的新奇感外,《群星紀元》的產品思路其實和《三謀》的“降肝減氪”類似,除了表面上的降低抽卡單價外,還有砍掉日常消耗(城建時間、買兵等等),來增加玩家“抽卡”的付費權重。
在SLG中,玩家的付費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抽卡”,這部分包括首個賽季中補充圖鑒,也包括后續(xù)賽季新武將的抽取,而“抽卡”可以看做玩家投資長期游戲體驗——玩家在后續(xù)幾個賽季中依舊可以享受這些武將帶來的收益。
另一部分則是“日常消耗”(包括秒升建筑、秒回城、購買兵種資源......),與抽卡相反,這些“日常消耗”往往作用于這一賽季,例如可以比別人更快升級城建,比別人更快回城補兵......可以看做玩家投資單一賽季,甚至幾天的短期游戲體驗。
因此,除了降低抽卡單價外,“減氪”產品思路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在玩家消費中,降低“日常消耗”的花費占比,盡可能讓玩家花費的每一筆錢都是投資游戲的長期體驗。
而在《群星紀元》中,你能夠見到這樣的嘗試,近乎所有的付費內容為“抽英雄、技能、模組、裝備等”作用于玩家長期體驗的內容,也因此,即便是像筆者這樣的月卡玩家,經過規(guī)劃后也能夠有著不錯的游戲體驗。
月卡黨經過規(guī)劃后也能夠在三周左右達到單系T4
當然,除了題材差異與“降肝減氪”外,玩法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也是新游戲的殺手锏之一,尤其是目前SLG很難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創(chuàng)新的前提下,核心體驗的同質化現(xiàn)象也越發(fā)明顯,也的確需要一款能夠通過玩法突圍的產品,這也是筆者為何會在復盤稿件反復提到《龍石戰(zhàn)爭》ROK+COC+自走棋玩法的原因。
值得提出的是,相對于首個賽季,《龍石戰(zhàn)爭》S2“古樹新生”中加入了許多新的玩法設定,就比如說通過地形阻擋將大洲劃分為數(shù)個“小洲”,并配合載具,以及無視地形可以快速調動的“風行塔”戰(zhàn)略設施,進一步加快戰(zhàn)斗節(jié)奏,加速推進賽季進程。同時同盟調動效率的提升,也可以釋放更多的戰(zhàn)術想象空間。
無論是《群星紀元》“降肝減氪”的產品內核,還是《龍石戰(zhàn)爭》玩法創(chuàng)新突圍的產品思路,在SLG卷畫面、卷玩法、卷題材、卷價格等一系列產品倒逼下,都成為了其立足與SLG品類的“船票”。
ROK like的世代,要來了嗎?
回顧過去兩年的SLG賽道,趨勢的轉向已清晰可見:如果說2024年是“率土like”通過“降肝減氪”革新主導市場的一年。那么2025年,隨著《龍石戰(zhàn)爭》等產品的出現(xiàn),“ROK like”在繼承降肝減氪的基礎上,正以更開放的地圖互動、更輕快的節(jié)奏以及玩法融合的創(chuàng)新姿態(tài),成為未來SLG產品的突圍方向。
去年《三謀》的崛起,本質是率土like模式“自省”——秒升建筑簡化城建負擔、季中結算強化賽季目標、陣容自由更換強調克制關系、大地圖標記優(yōu)化同盟管理工具、自由行軍不耗費體力、演武場公平競技......它一方面緩解了傳統(tǒng)賽季制SLG中“長線疲勞”的痛點,另一方面也為更多普通玩家提供了發(fā)揮的舞臺,進而調動了其積極性,維持了社交生態(tài)的良性發(fā)展。
然而,在《三謀》之后,率土like很難在短時間內再出現(xiàn)這樣一款全方位的“自省”產品,若是想要再進一步,或許就要陷入無盡的價格戰(zhàn)陷阱。
而ROK like的復興,恰恰提供了另一種解法。以《龍石戰(zhàn)爭》為例,通過“ROK+COC+自走棋”的玩法融合,重構了SLG的體驗重心。例如,ROK like標志性的“全地圖即時行軍”被保留,但加入了COC式的建筑自由布局與兵種克制體系,同時通過自走棋的“重演出”機制降低策略門檻,讓玩家在戰(zhàn)術層面對戰(zhàn)局產生更直觀的影響。這種“強操作感”與“輕策略負擔”的結合,恰好迎合了當前玩家對“即時反饋”的需求升級。
另一方面,在《群星紀元》等“降肝減氪”產品的探索下,ROK like也開始注重中小R玩家的體驗,戰(zhàn)力也不再是衡量實戰(zhàn)的唯一標準(全區(qū)第一面對三四名中小R玩家圍攻照樣融化),玩家人數(shù)、活躍度、執(zhí)行力、操作才是勝負根本。
至于《龍石戰(zhàn)爭》能否復刻《三謀》的成功,答案或許已不重要。真正值得關注的是,當ROK like接過率土like的接力棒,SLG賽道將迎來一場更徹底的價值重估:從“為策略付費”轉向“為體驗+策略付費”,從“長線沉浸”轉向“高頻快感”。
這場變革,或許比單一產品的成敗更能定義品類的未來。
??
*爆料丨合作丨招聘:點擊或戳微信號 luoxuanwan1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