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我最近逛菜市場和超市,發(fā)現(xiàn)同一根骨頭的價錢都能差出一整瓶酸奶來。掐指一算,也快到立夏。誰家的家長不開始給娃操心“補鈣強骨、抓住長個的黃金期”?我家不例外,尤其前陣子孩子體檢說個頭還算及格,但我小心思又犯了——要不最近伙食再精一點?結(jié)果這幾天研究食材,有了點小心得,想和你們聊聊,也蹭蹭大家的靈感唄~
骨頭湯:一口下去感覺是媽的愛,不喝點都虧了
每次逛肉攤,肋排、棒骨、龍骨分門別類。有人專挑骨髓、有些人偏愛大骨棒。最離譜的是大骨頭翻倍賣、精修精切的小塊肉頭還要加錢。那天我問攤主,骨頭像你們這種大塊的怎么就貴幾塊,一般用來熬湯?攤主樂呵呵說,只要骨頭“顏色通透、沒異味”,回家怎么燉都香。
其實骨頭湯到底補不補鈣?以前我聽說牛乳泡骨,打碎都能溢出鈣粒來,嘖嘖。不過好像現(xiàn)在,大家都說光靠骨頭湯補鈣不靠譜。湯是喝了個儀式感,鈣還得看別的食材。但我還是喜歡燉骨頭湯,心理上總覺得“長骨長牙必喝湯”。
分享個快手不翻車做法:棒骨剁塊下鍋焯一水撈去血沫,用蔥姜燉上兩個小時,最后下點玉米段、胡蘿卜塊,啥都不放就原湯喝。我家小孩兒喜歡喝奶白色的“濃湯”,我都是開大火沖一沖,湯色立馬滑卡卡,很有“高級感”,喝下去暖胃還舒心。
我覺得家里的骨頭湯,要說補鈣不是唯一目的,主要是讓孩子多喝點湯水、補點蛋白,也順便補補鈣和膠原。我試過便宜的凍豬骨和新鮮棒骨,差價在三塊以內(nèi),風(fēng)味卻差很多。凍肉有時候有點腥氣,燉出來沒香味,新鮮的骨頭一入口就是“媽媽的味道”。偶爾買牛骨,價格要貴不少,市場上一斤要二十多,偶爾改善下伙食還行。
牛奶:被反復(fù)“教育”的經(jīng)典飲品,上桌率高居榜首
牛奶補鈣,這在我們那一輩人基本都是“老早答對的選擇題”。不過現(xiàn)在牛奶分得特細(xì):純牛奶、巴氏奶、高鈣奶、兒童奶,國外的國內(nèi)的,價格從每升5塊飛到幾十塊都有。我就納悶,這鈣含量到底差多少,為啥價怎么差這么大?喝進(jìn)口奶的孩子真的就長得更高嗎!
我后來試過,國產(chǎn)大牌純牛奶(按活動價算一升6塊錢左右),味道其實很清新;進(jìn)口奶有些喝起來香氣更淡,或者腥味更弱一點。高鈣奶喝上去就更像是把維生素加滿了一瓶,反正娃不排斥就都行。巴氏鮮奶倒是最接近小時候的“散奶”,但一定要注意保質(zhì)期,買了別忘記放冰箱里,開封三天沒喝完就有股子怪味了。
牛奶喝法也有講究。我家比較喜歡早晨泡燕麥片、做蛋奶羹——雞蛋加牛奶,攪勻上鍋蒸十來分鐘,一點糖就特別香。孩子一口吞個干凈。天熱的時候,還喜歡弄點香蕉、牛奶、麥片混在攪拌機里,做個簡版早餐奶昔,非常絲滑。吃慣了甜口,偶爾調(diào)成咸味牛奶湯底,煮點意面也很有新鮮感。
去菜市場、超市看牛奶,現(xiàn)在一般不會差太多,灌裝玻璃瓶巴氏奶也會貴個兩三塊。但我更看重買得順手、娃喝得高興。牛奶別囤太多,怕變味。真要是碰上特價,囤一點也沒問題,記得看清生產(chǎn)日期。
豆腐:被忽略的寶藏補鈣食材
說到豆腐,我小時候超討厭吃(總覺得太寡淡),結(jié)果成家后才發(fā)現(xiàn)它簡直是個低調(diào)補鈣高手。現(xiàn)磨豆?jié){做的豆腐,尤其大豆鹵水那個,不光鈣含量高,軟糯綿密,和肉類、蔬菜怎么搭都不會出大錯。
我試過好幾家豆腐,真的“貴有貴的講究”。早市豆腐三元一塊,超市冷柜那種一盒四塊包裝的八九塊錢。買回來直接清蒸或者和蝦皮、香蔥一起炒,真的是香氣撲鼻。還有一種盒裝嫩豆腐,入口如豆花,做湯做羹超級滑順。更多講究一點的鄰居會專挑現(xiàn)做的石膏豆腐、鹵水豆腐,說豆味重、補鈣好。我覺得選新鮮最重要,沒異味就是王道。
豆腐搭配也百變。最家常莫過于蝦皮豆腐羹:嫩豆腐切丁,鍋里加點清水,蝦皮泡去咸味下鍋,滾一下淋點麻油,再撒點蔥花,孩子每次都搶著喝。天熱的時候還可以做涼拌豆腐,姜末生抽淋一淋,簡單美味。偶爾也用豆腐、青菜、小肉末燉個湯,補鈣、補蛋白兩不誤。
豆腐便宜量又足,唯一要注意就是太容易壞,尤其夏天,買回來最好當(dāng)天吃。不然很快會有點變酸、變味。其實看豆腐的新鮮只要摸起來彈彈的、聞著豆香就對了。
蝦皮:你發(fā)現(xiàn)它其實貴得分層了嗎?補鈣界“小巨人”
以前我爸媽買蝦皮都是論大袋稱,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些蝦皮吃起來腥、有沙子,挑出來手疼。后來我專門研究了一下,原來蝦皮也有超級貴的!那種顆粒大、色澤透亮、幾乎沒雜質(zhì)的,30多塊錢一小袋子;市場的普通散裝蝦皮十來塊,往往嗅著味就不是那么清爽。
我發(fā)現(xiàn)選蝦皮還分“密集恐懼癥”和“顏值控”:有的人喜歡大顆的,有的強迫癥一定要細(xì)致無雜質(zhì)。我個人其實覺得只要別太腥、沒雜味,泡幾分鐘,吃著能接受就可以。高端蝦皮說是“北戴河海產(chǎn)、日光曬足、保鈣率高”,但價格擺在那兒,我一般還是混著買,用高價的做湯,便宜點的炒菜。
蝦皮平時最常見就是加進(jìn)蒸蛋、豆腐羹里。我特別喜歡蝦皮炒西葫蘆、蝦皮炒雞蛋——其實做法簡單,鍋里熱油放蝦皮爆香,素菜進(jìn)鍋一炒,最后打個雞蛋,熟得飛快。補鈣指數(shù)據(jù)說排得上號,廚藝小白都不怕翻車!
洗蝦皮的時候要有耐心,多泡兩遍把多余的鹽分洗掉,小孩吃著更安心。保存則用密封罐裝好、別見太多空氣,不然會返潮變腥。
芝麻醬或黑芝麻:補鈣屆的“隱藏高手”,小份量大能量
別小瞧了這東西,不光能補鈣,還能一口拯救白粥的無聊。市面上的黑芝麻、芝麻醬有散裝的、有瓶裝的、有磨成粉的,價格跨度也挺大。好一點的黑芝麻十塊錢一袋,芝麻醬就會更貴點。純芝麻也是普通加點花生一起研磨,香味立馬高一籌,但有些人會覺得略油膩。
吃芝麻最簡單的辦法——拌在涼面里、撒在青菜上面、或者做芝麻糊。黑芝麻粉用牛奶沖,暖胃又補鈣,逢體檢之前我都會特地給娃加點。芝麻的選購別貪便宜,尤其是干濕分明、顆粒完整的才靠譜,碎芝麻、雜質(zhì)多的就要避雷了。芝麻醬買回去封緊,別和帶水的勺子“親密接觸”,不然會發(fā)霉變味。
其實有段時間我真貪小便宜買過散裝黑芝麻,倒是香氣有,就是不太安心,還是選品牌小包裝,貴一丟丟但心里踏實。
說到底,立夏這會兒,家里的孩子要抓住長高的小窗期,合理吃點補鈣食材沒錯。骨頭湯喝個儀式感;牛奶堅持每天喝不掉隊;豆腐變著花樣做、加點蝦皮和芝麻,真的是花小錢辦大事。不用追網(wǎng)紅買天價原料,也不必迷信標(biāo)簽上那點“高鈣”噱頭。家常、應(yīng)季、常換花樣、注重新鮮,就是最聰明的補鈣模式。
我家買骨頭和蝦皮會對比幾家攤主,根本不必圖大品牌;牛奶主力軍還能蹲超市活動價,常買常喝沒壓力;豆腐隨買隨吃,別放壞;芝麻挑靠譜的小包裝、別買回家放一年,香氣都跑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