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南山區西麗街道留仙洞地鐵站A口附近的路邊攤在營業。
5月7日南都“圳街評測”欄目第二期刊發。
南園街道華發南路上“人車混行”。
追蹤
“電動自行車和擺攤的越來越多,路面垃圾桶越來越少”“來XX街道走走看看,更亂”“不管理好,深圳街道的市容環境怎么好”……南都“圳街評測”欄目第二期走進原特區內四個區的四個街道,測評市容環境。有關報道于5月7日刊出后,引發了市民、網友的熱議,單是在深圳大件事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就超過了14萬、網友留言超450條,凸顯了市民對于身邊市容環境問題的關注。
市容環境關乎城市“臉面”,關乎市民生活的舒心度和便利度。南都記者梳理網友“心聲”,也為各街道進一步做好市容環境工作提供參考。
路面垃圾桶太少?
學校、公園等位置可考慮增設垃圾桶
南都“圳街評測”第二期走進羅湖區翠竹街道、福田區南園街道、鹽田區鹽田街道、南山區西麗街道,進行市容環境的走訪測評。這四個街道都位于原特區內,但也不同程度存在市容環境方面的問題。
本次走訪中所發現的占道擺攤、環境衛生、電動自行車“任性”行駛及亂停放等問題,也切中了許多市民、網友的“心聲”。深圳大件事微信公眾號推文《“看起來很不雅”!在深圳多個街道,拍下這些畫面!市民發聲》的閱讀量超過了14萬,留言超450條,還有許多網友在多個網絡平臺上就報道反映的問題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多個街道市民紛紛喊話“圳街評測”欄目前來測評。
就環境衛生問題,不少網友紛紛反映“路面垃圾桶越來越少”,雖然垃圾桶減少不是亂扔垃圾的借口,但有時走在路上要扔個垃圾,要走很遠才能找到垃圾桶,確實存在不便。特別是學校附近、公園等位置,可以考慮增設一些垃圾桶。網友認為,環境衛生是大家的事,單靠環衛工人清理很難時刻保持干凈,還要看市民的文明素養,城市管理方面也應該考慮市民需求,更科學合理地設置垃圾桶的數量和位置。
南都記者留意到,關于路面垃圾桶減少的問題,此前網絡上也有不少討論。有的人認為實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后,減少路面垃圾桶是要引導市民到專門點位分類投放垃圾。有的人認為不應忽視市民的現實需求,讓大家出門前都備好垃圾袋不是很現實,要因區域、人流等進行優化設置。
擺攤現象有所增加?
應落實“疏堵結合”減少衍生擾民問題
“對待路邊攤的方式,很考驗城市的管理水平”,一些網友認為,對于路邊攤的需求確實存在,但感覺身邊的擺攤現象有所增加,對市容環境的影響也變得更明顯,這種情況下,城市管理不能缺位,要采取切實措施真正把“疏堵結合”落實好。
據悉,2023年9月起,修訂后的《深圳經濟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施行,增加了“街道辦事處可以根據方便群眾、布局合理、監管有序的原則劃定攤販經營場所”的內容,具體劃定標準和管理辦法由區人民政府會同市城管和綜合執法等部門制定。
上述相關規定被解讀為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但實際落地情況并不理想,有人贊也有人彈,“劃定攤販經營場所”成為街道的棘手問題,網絡上對于擺攤衍生的占道、擾民、環境衛生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有不少投訴。
此次“圳街評測”報道刊出后,有網友就提出,希望街道和相關部門要切實擔起責任來,進一步把“劃定攤販經營場所”一事落實好,趨利避害,盡量減少衍生的擾民問題。
電動單車如何治理?
聯動交警等相關部門優化道路資源分配
“電動自行車走機動車道又走人行道,好幾次都被蹭到、嚇到”“電動自行車把人行道占得沒路了”……市容環境是城市形象最直觀的體現,更與廣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反映到電動自行車問題上,尤為明顯。
電動自行車相關出行需求強烈,而呼吁治理的聲音同樣強烈。電動自行車因其便利性而成為許多市民短途出行的代步工具,不少人用電動自行車來短距離通勤、接送小孩、接駁地鐵等,但電動自行車“任性”行駛及亂停放問題,也成為了基層治理的一大難題。
近年來,深圳在一些有條件的道路上增劃出供電動自行車行駛的非機動車道,相當于給電動自行車分配了一定的“路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電動自行車駛入機動車道或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與機動車、行人爭奪“路權”的情況沒有解決。
“要加大力氣解決電動自行車問題”,有網友就希望,各街道要聯動交警等相關部門,因地制宜優化道路資源分配,進一步治理好電動自行車問題。
采寫/攝影:“圳街評測”報道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