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嬲”(niǎo)是何意?5月3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爆料稱,其在天津“汝囈如意”奶茶店購買的飲品封口膜上印有醒目漢字“嬲”。包裝特別標注該字“多數用作臟詞”,令她觀感極為不適。此事引發網絡熱議。
多個IP地址顯示天津的網友認為,此字在天津話里不雅也不文明。單字出現類似于罵人的語氣助詞。但也有觀點稱,商家的初衷應是為科普生僻字。5月4日,“汝囈如意”官方平臺作出致歉并回應稱:封口膜上的生僻字是隨機生成的,目前印有該字樣的封口膜已經統一銷毀,不再使用。
從天津方言中帶有性暗示的“嬲”字,到溫州奶茶包裝上的粗鄙俚語,這些披著文化外衣的營銷把戲,實則是商業倫理失序的具象化呈現,在營銷焦慮的驅使下,某些商家正將無知包裝成文化,把下流偽裝成幽默。
商家刻意營造的“獵奇反差”,與直播間里“家人們撿大漏”的嘶吼異曲同工,都是通過制造認知沖突收割流量,這種偽文化營銷表面上打著科普旗號,實則是對漢字體系的粗暴解構。
商家將生僻字庫視為流量金礦,卻不愿投入精力考證文字的文化意涵與社會語境。天津方言中,“嬲”字的發音(niǎo)與特定臟話高度相似,這種刻意制造的語義錯位,無異于在消費者耳邊播放消音處理的辱罵。所謂“隨機生成”的辯解,在溫州奶茶“你拿個杯”事件、茶顏悅色“撿簍子”文案等前車之鑒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這種“審丑疲勞”催生的惡性循環,使得整個行業陷入“不下流不出位”的囚徒困境,當創新力讓位于獵奇心,奶茶行業正在飲鴆止渴。
這種營銷策略的本質是文化投機,商家深諳“黑紅也是紅”的流量法則,將爭議性文字混跡于中性生僻字中,既保留“無心之失”的退路,又精準踩中輿論爆點。當文化科普淪為低俗營銷的遮羞布,不僅是對漢字文化的褻瀆,更是對消費者智商的侮辱。
商家將方言臟話印刷在“我愛天津”的杯身上,既傷害了本地消費者的文化認同,又踐踏了外地游客的情感期待。這種文化冒犯與2019年某品牌“故宮聯名”奶茶篡改歷史典籍事件如出一轍,暴露出資本對地域文化符號的掠奪式開發。
更值得警惕的是商家對負面反饋的傲慢態度。從2月首次投訴到5月輿論爆發,三個月間消費者的不適體驗被持續忽視。這種“投訴閾值管理”暴露出部分企業對消費者權益的漠視,只要輿情沒爆雷,冒犯性內容就能繼續充當營銷工具。
但Z世代對“有價值觀共鳴品牌”的支付溢價意愿普通較高,這意味著,真正可持續的商業成功,必須建構在價值認同而非道德透支之上。
從“嬲”字包裝的集體不適到“你拿個杯”的輿論反噬,消費者正在用真金白銀重塑市場規則。奶茶行業的創新不應是道德底線的無限下探,而應是對生活美學的真誠詮釋。當企業學會尊重文化敬畏法律,當營銷回歸產品本質,奶茶杯上的文字才能真正成為傳遞美好的載體,而非污染視聽的垃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