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支由21800余名紅軍戰士組成的西路軍,西渡黃河,卻在西進途中遭到馬家軍瘋狂阻攔。
其中有5000多名戰士,被軍閥馬步芳用慘無人道的方式——成批砍殺活埋,令人震驚。
蘭州解放前夕,馬步芳惴惴不安,帶著掠奪來的大量金銀珠寶,逃到了國外,過上了奢靡無度的生活。
令人費解的是,如今,馬步芳的府邸成了當地的景點,竟有人粉飾歪曲歷史,將這位集貪婪、殘暴于一身的軍閥,美化成了“慈善家”,他們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讓我們揭開真相的面紗,銘記罪惡。
馬步芳,出生于甘肅古浪縣的一個貧苦家庭,年輕時,隨父親投身軍旅,一路高升,在青海站穩了腳跟,憑借著見風使舵、驍勇善戰,在西北地區擴張自己的實力,建立起了“馬家軍”。
1936年,紅軍西路軍遠征河西走廊,意圖開辟一條通往蘇聯的援助道路,盤踞在西北地區的馬步芳得知了此事,擔心紅軍的到來會動搖自己的統治,率部埋伏,對紅軍進行了瘋狂的堵截,這一戰,歷時7個多月,西路軍傷亡慘重,許多戰士被俘虜。
對待俘虜,馬步芳極為殘忍,他下令將5000多名紅軍士兵活埋,是紅軍歷史上最悲壯的一頁。
馬步芳為了鞏固在西北地區的地位,以鐵腕手段對當地百姓實行高壓政策,殘酷剝削,強征貸款,操縱物價,使民不聊生。
不僅如此,馬步芳還荒淫無度,他在50多歲時,強娶十幾歲的侄女,甚至把自己的親屬和部下的妻女,強行抓走。
試想,這些女子是多么的屈辱和絕望。
1949年,蘭州戰役打響之際,馬步芳攜家眷和大量的金銀珠寶,趁機逃往香港,又輾轉于沙特、埃及等地,過著奢靡無度的生活。
1975年,馬步芳因病去世,終年72歲。
馬步芳逃往國外后,他在西寧的的老宅,被當局保存了下來,成為了一處歷史文物景點,原本是當做警示后人的反面教材。
奇怪的是,近年來,這處景點竟被一些導游粉飾成了馬步芳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講解中對馬步芳進行美化和歌頌,認為他在青海的發展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對于馬步芳這種暴徒,我們理應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和反思,他鎮壓人民、屠殺紅軍,靠的是殺人越貨、殃及無辜的手段斂財,給西北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
歌頌這樣一位軍閥,一個令人畏懼的獨裁者,無疑是對歷史的歪曲和褻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