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義診現場。
4月17日清晨,天剛蒙蒙亮,興縣裴家川口衛生院院長康建榮便早早來到單位,為來臨的“趕會日”變身“健康關懷日”的工作做準備。
此時,村道上已有不少村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朝著裴家川口村的方向匯合。“每年農歷三月二十,這里都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村民們趕會的傳統延續至今。”康建榮笑著說,“我們衛生院也抓住這個機會,為轄區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費體檢服務,讓他們在趕會的同時享受健康關懷。”
衛生院門口,已有不少老人早早等候。公衛人員熱情地迎上前去,“老人家,您先在這里登記,領取體檢表后再去抽血化驗。”他們一邊攙扶老人,一邊耐心地講解體檢流程,確保每位老人都能順利參與。
身高、體重、腹圍測量,血壓檢測,抽血化驗,尿常規檢查,心電圖與B超掃描,中醫藥體質辨識……醫務人員認真細致地為每一位老人進行檢查,耐心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既往病史、服藥情況以及生活習慣,并根據檢查結果提供專業的健康指導,讓老人們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
為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保障農村老年人健康,近年來,不論是重要時節,還是尋常日子,裴家川口衛生院堅持借助智慧助醫“語音外呼系統”,通過短信通知、微信群公告、廣播宣傳以及入戶提醒等多種方式,廣泛動員轄區內的老年人前來體檢。“對于行動不便的村民,衛生院還會派出小分隊上門服務,確保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這份健康福利,確保國家的普惠醫療政策落地落實。”康建榮說。
鄉醫范稱心,是裴家川口衛生院的“老專家”,醫術高超,口碑良好,每天門診量達到四五十人次,在周邊幾十公里遠近聞名,最懂農村老人的就醫需求。他介紹道,考慮到老人們空腹體檢容易低血糖,特意準備了雞蛋、牛奶等食品,讓老人們在體檢結束后能及時補充能量。“兩周左右,老人們將收到詳細的體檢報告。我們會逐一解讀報告內容,并同步開展后續的慢病管理工作,為老年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為響應國家“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號召,興縣人民醫院心內科與裴家川口衛生院建立長期結對幫扶機制,通過技術指導、聯合義診、健康宣教等方式,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助力鄉村振興。多年來,該院心內科團隊在村民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取得顯著成效,獲得廣泛好評。
呂利華,是縣醫院心內科的副主任,對醫療扶貧總是積極參與,是村衛生院的“常客”,不出所料,“趕會日”期間,她又如期而至。
“其實,不只是趕會期間,只要有空,她就會主動申請要來我們衛生院坐診。”康建榮心存感激地說。
見到記者,樸實無華的呂利華表示,“我從農村出來,深知村里的人們就醫看病不方便,小病拖成大病的悲劇屢見不鮮,留守老人的健康焦慮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作為一名醫生,報答鄉民,為他們提供及時的診治義不容辭。”
通過“一對一”問診、用藥示范、隨訪跟蹤等方式,呂利華為村民提供系統性指導,同時針對老年患者焦慮情緒,開展健康講座,提升村民們的自我管理信心。
通過持續干預,村民慢性病控制率顯著提高,部分患者血壓、血糖指標回歸正常范圍,健康意識與生活質量雙提升。在現場,多位受訪老人表示:“呂醫生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她耐心地講解讓我們明白,按時吃藥和健康飲食能避免大病,現在身體更硬朗了,子女也更放心。”
晨霧未散,村衛生院的紅色橫幅在風中輕揚——“普惠醫療進鄉村,健康篩查暖民心”。前鄣和焉村的郭大爺,三年前曾做過心臟搭橋手術,近期常感氣喘明顯。村衛生院幫忙聯系到縣級家庭醫生高繼平,查看其檢查結果后,不僅安排了藥物治療,還建議他進一步拍胸片檢查,以明確病因。
68歲的郭大爺攥著體檢報告單,布滿皺紋的眼角泛起笑意:“多虧這免費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救了我這條老命!”
三年前,村民還常為看病犯愁。如今縣醫院的專家定期下鄉,智能體檢車開進村口,連血糖儀都成了衛生室標配。郭大爺記得去年臘月,正是村衛生院的家庭醫生團隊連夜陪他轉診縣城,才避免了心梗惡化。“現在村里人見了面,第一句準是‘去體檢沒’。”他摩挲著胸前的醫療互助卡,“這政策啊,比咱自家兒女還上心。”
在衛生院院長康建榮的辦公桌上,記者注意到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在每年體檢的400多人中,大約有2%-3%的患者被發現患有新發疾病。
后鄣和焉村的朱大娘,不僅患有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還新發現了類風濕癥狀。針對她的具體情況,醫生團隊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黨的政策就是好,讓我們這些偏遠山村的老年人,既能趕集游會湊熱鬧,還能享受到免費的檢查看病,真是積了八輩子的德了,碰上了好時代!”有感于衛生院的貼心服務,當地巧媳婦、剪紙非遺傳人李翠平,為衛生院專門贈送精美剪紙,并寫詩表達感激之情:“免費體檢傳佳音,非遺巧剪贊杏林。政府關懷千戶暖,健康惠民萬家歡。”
在留守焦慮與健康需求交織的當下,裴家川口衛生院以健康查體為支點,撬動起農村老年群體的生命質量提升工程。通過精準宣傳、暖心服務與科學管理的“三重奏”,他們不僅讓體檢數據化作守護健康的“晴雨表”,更將醫防融合理念融入日常診療,讓健康管理從“治病”轉向“防病”,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筑防”。
這場始于健康檔案的行動,終將沉淀為民生福祉的基石。當老人們握著體檢報告露出安心的微笑,當家庭醫生團隊穿梭于農家院落的身影漸成風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公共衛生服務的升級,更是一份“健康無小事,民生大于天”的莊嚴承諾。未來,這道由專業與溫情編織的防線,將繼續為轄區農民的健康護航,讓“老有所醫”“病有所防”的愿景,在基層醫療的深耕中照進現實。記者 郭炳中 通訊員 裴新琴
來源:呂梁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