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一夜風雨,第二天上午卻又變得陽光明媚,我從欽寸水庫邊的彭頂山村出發(fā),奔赴30幾公里開外傳說中風光同樣宜人的巧英水庫,而最主要目的地,正是這座偃王閣。它位于新昌縣小將鎮(zhèn)細心坑村的莒根溪上游,即水庫北岸的觀景臺旁,是為了紀念西周時期徐偃王而建的一座飛檐翹角的仿古建筑。
走近細看,三層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偃王閣以榫卯工藝精妙銜接,檐角懸掛的銅鈴在風中叮當作響,恍惚間似有西周雅樂穿越時空而來。閣內(nèi)陳列著徐偃王"止戈為武"的青銅雕像,這位以仁義聞名的古代君王手持稻穗,目光慈和地望向遠方。不過隨緣打卡,顯然平時是進不去,也登不了樓的,但我有無人機,想要俯瞰湖光山色倒完全不是問題。
看到樓閣上的橫幅再通過網(wǎng)絡(luò)查詢,原來自從2021年首次祭祀偃王以來,這里幾乎每年都會舉辦“谷雨祭偃王”的活動。偃王作為徐氏共祖,治國有方,素以仁義聞名于世,后世奉之為神圣,深為百姓所敬仰。相傳,莒根是偃王為避戰(zhàn)保民,率部南下時的隱居之地,因其思念故國封地“莒”(莒國為周朝時的一個小國),遂命名歸隱之地為“莒根”,含“念祖歸根”、“思戀故鄉(xiāng)”之意。
按當?shù)乩先怂觯?020年建閣時,徐氏后裔徐孝芳還特意從杭州運來十二根金絲楠木作梁柱,每根木料上都鐫刻著《尚書》中"德惟善政"的箴言。最令人稱奇的是頂層藻井,三百六十五塊雕花板拼成星宿圖,據(jù)說在夜幕降臨時透過穹頂望出去,竟與真實星空嚴絲合縫。
而在偃王閣四周,目測已經(jīng)建有觀景平臺和若隱若現(xiàn)的游步道,個人覺得過來游山玩水一下確實還行。但附近好像沒有公共廁所,故而網(wǎng)上說這里適合露營觀星,貌似有些夸大。當然,如果無所謂鉆林子施肥,光說環(huán)境和風景的,都是挺不錯的。
只見遠處層疊的峰巒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被風拂動的青綠山水長卷,讓這座始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巧英水庫更顯旖旎。現(xiàn)在的它不僅僅為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資源,更早就成為當?shù)匾坏烂匀说娘L景線。
正當我準備離開的時候,偃王閣旁邊的竹林深處傳來窸窣響動。循聲覓去,只見一位駝背老農(nóng)從中而出,扛在肩上的鋤頭一邊是草一邊則掛著野物,而那古銅色臉龐上的皺紋里都滿滿洋溢著喜悅。看到我要上前拍照,還特意停下來配合。剛開始我以為是只大號的黃鼠狼,后來再看照片并思索,有可能是野生的“竹鼠”。因為會牽扯到動物保護法,所以這個話題就不深入了。
偃王閣的具體地址是“紹興市新昌縣后崗嶺村公交站西南側(cè)”,自駕前往的話,廣場前的路邊能停下少許車輛。路邊就有車站,新昌819A路和新昌819B路公交車能直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