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盡春來,中國人民在浴血抗戰中迎來了1942年。這一年,被稱為“抗戰最艱難的一年”,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都面臨著極為艱苦的考驗。“以新的工作迎接新的勝利和斗爭”,中共淮海區黨委機關報《淮海報》在1942年1月1日出版的元旦增刊中,刊發了淮海區黨委書記金明的題字和整版長文,呼吁全體軍民以新的戰斗姿態迎接新的一年。
(1942年1月1日出版的元旦增刊)
通過查閱1942年1月、2月出版的15期《淮海報》,我們找到了近十條戰斗捷報。可以想見,新春伊始,這一條條對敵戰斗的捷報經由《淮海報》的報道,將為淮海軍民堅持新一年艱苦抗戰注入怎樣的信心和力量。
開年首場勝利來自泗宿交界之地。第118期《淮海報》第三版以醒目大字頭條刊載了題為《沂大旗開得勝 擊斃偽匪陳錫盛 俘匪數十名繳槍械頗多》的報道。陳錫盛是盤踞在泗宿交界之地的偽匪頭目,手下偽匪超百人,經常出動搶劫,擾害一方,民眾對其恨之入骨。1942年1月3日夜,淮海軍區沂河大隊一部收到情報,偽匪藏匿于沭陽一區王廟,遂火速前往剿滅。
經過約1個小時的激戰,偽匪頭目陳錫盛被擊斃,沂河大隊不僅俘虜了偽匪數十名,還繳獲機槍1挺、步槍40余支、盒槍5支、手槍3支、步槍彈1500余發、盒槍彈100余發。
同日同版刊發的《沂大總結一年戰果》報道則記錄了沂河大隊自成立以來,“大小戰斗百余次,繳獲平射炮二門,輕機槍三挺……斃傷日軍卅五名,偽匪一百四十七名,俘偽匪一百零七名、土匪六十九名”。
(1942年1月7日《淮海報》第3版)
1942年1月13日夜,淮海軍區烏江大隊在湯集也打了一場大快人心的勝仗。第122期《淮海報》第三版《烏大又一新勝利 擊潰增援湯集敵寇 斃傷敵偽百余日軍占大半》報道稱,13日當夜,烏江大隊對湯集偽據點發動攻擊。次日早晨,淮陰敵偽200余人,“乘汽車八輛,攜帶鋼炮兩門,輕機槍十余挺,增援湯集偽軍”。我軍事先埋伏于敵人增援之要道,當敵人汽車駛過時,“我以突擊將敵汽車擊毀三輛,并殺傷敵偽一百余人,而其中半數以上均為日軍”。
來自主力部隊方面的戰果則更加振奮人心。第126期《淮海報》頭版轉載新華社《蘇北新四軍連戰皆捷》電訊,第三版帶來了《獨立旅宿北告捷 擊潰偽軍張鳳儀 陸永禮率部攜械投誠》的好消息。1942年1月23日,新四軍獨立旅一部配合宿北地方武裝馬陵大隊前往打擊盤踞沂河岸紀集馬新場一帶的偽和平救國軍張鳳儀部。當夜,我軍主力將馬新場包圍。“該偽部有重機槍班長陸永禮者率本班士兵十四人,槍支齊全,并附重機槍一挺,向我主力投誠”,我軍主力遂與之配合,一舉將偽和平救國軍張鳳儀部擊潰,繳獲長槍30余支、匣子槍3支,俘偽軍30余人。
我們還在報道中看到了越來越多淮海區抗日自衛軍投身戰斗的身影。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民眾正被廣泛動員,淮海人民武裝抗日的決心擰成了一股繩。
1942年元旦出版的《淮海報》第七版刊登了淮海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的一封信——《致淮海軍區抗日自衛隊書》。信中說,1942年是國際形勢大變化的一年,在敵人封鎖下堅持敵后抗戰,可能遇到更加嚴重的困難,尤其是淮海,但“我們要相信,只要全淮海同胞,組織起來,武裝起來……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第118期《淮海報》第三版《淮漣自衛武裝全面告捷》的報道稱,新安鎮敵人配合偽軍30余人,攜機槍4挺、彈筒數個,于1941年12月30日“向我倉院進犯”。淮漣自衛隊連夜集合防堵,與敵偽發生激戰,“當場斃敵四名,傷五名,我自衛隊略有傷亡”。隨后,四區署聞訊調遣警衛隊前往增援,獲全勝。經此一役,自衛隊抗敵保鄉信心大增。
緊接著,宿八區自衛隊的輝煌戰績被記錄在第119期《淮海報》上。來自宿遷的報道《宿八區自衛隊連戰皆捷 擊潰偽軍威震宿北 擊斃偽中隊長賈廷文繳獲頗多》提到,“偽中隊長賈廷文、偽鄉長張聰明、張克儉等又在王圩……集合殘部七十余,終日四出搶掠。本月(1942年)二日,我長安鄉、雜墩鄉自衛隊……遂前往圍剿。”經一小時戰斗,偽匪被擊潰,偽中隊長賈廷文被當場擊斃。
為暢快民心、震懾偽逆、激發斗志,這一時期,淮海區還公審、處決了一批漢奸、偽逆。第124期《淮海報》第三版集中登載了兩則此類報道。
一則是來自泗陽的特訊《漢奸盧建華等伏法》。盧建華曾任南京偽軍事委員會軍事特派員兼部隊司令,秘密混入泗沭淮等地陰謀開展擴軍活動,企圖使淮泗地區全部偽化。盧建華于1941年11月20日被我泗沭獨立團捕獲,1942年1月24日被執行死刑。盧建華伏法同日,淮海干校舉行了公審大會。
另一則報道《淮海干校破獲陰謀組織 首犯趙澤民槍決》寫道,趙澤民是漣水三區人,曾在偽軍中做督導員,來到淮海干校后,暗中組織“兄弟組”(又名“研究組”),假借私人感情,拉攏少數落后分子,陰謀暴動企圖暗殺我軍首長。公審現場,群情激奮,最終對首犯趙澤民予以槍決。
(1942年1月25日《淮海報》第3版)
除此以外,我們在查閱《淮海報》刊發的抗戰報道中發現,第103期《淮海報》在頭版刊登的社論《同舟同命 一德一心》,對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了進一步的闡述。社論明確提出,“政府為了爭取團結,使所有的力量都參加抗日,因此,對于過去曾因故反抗政府而現在仍愿棄嫌來歸者一律執行寬大政策,允其無條件的悔過自新,共同為爭取抗戰勝利而努力。”
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年的戰爭形勢,我們專門查閱了1993年11月出版、由中共淮陰市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著的《淮陰人民革命斗爭史》一書,將書中史料與上述《淮海報》刊發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比照、互證,并由此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1941年底,淮海區黨委和專署充分運用《淮海報》這個陣地,連續發出《掃除抗戰中的障礙》《同舟同命 一德一心》《團結一切抗日民主力量,堅持長期抗戰》《祝泗沭縣參議會開幕》等重要社論,目的就是旗幟鮮明地宣傳“團結抗戰是中華民族戰勝日軍的基本方針”。
(記者在淮安市檔案館查閱報紙)
而翻閱1942年1月、2月出版的《淮海報》,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抗日前線的硝煙彌漫之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不斷擴大,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也在加快構筑之中。比如,第118期《淮海報》在第二版刊發的報道《反法西斯國家益團結 同盟國共同宣言 保證互助并不對敵國單獨議和 中蘇英美印等廿六國代表簽字》,就記錄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即: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0多個國家簽署發表了《聯合國家共同宣言》。這個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淮海區的統一戰線工作也在打開新局面。目睹敵人在家鄉土地上的暴行,面對日寇日益嚴酷的驅使壓迫,不斷有偽匪悔過自新。比如,第122期《淮海報》刊載的《蔡少衡擁護團結 已返里從事抗戰》就是這一情況的鮮明寫照。而當期的《淮海報》,不僅在頭版刊發了“歡送唐凱等諸先生”的社論,還在第三版頭條刊載了《淮海黨政軍各界代表 歡送唐凱等諸先生》的報道。
我們在《淮陰人民革命斗爭史》一書中,找到了相關史料記載:泗陽縣抗日民主政府專門召開歡送大會,歡送陳道口戰役中被俘的唐凱等8人返回鄉里。唐凱等人深受感動,寫了一封長信,以昭示民主政府寬大為懷的胸懷和團結抗日的宗旨。
這次歡送大會在當地造成很大影響,顯示民主政府的誠意和黨的政策威力。與此同時,《土匪自新法》4條頒布后,許多逃亡在外的土匪紛紛迷途知返。
而在1942年元旦發表的長文《以新的工作迎接新的勝利和斗爭》中,金明也再次強調要正確掌握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該文中提出的意見,成為1942年以后淮海區實踐黨的抗日統一戰線的行動準則,為奪取反“掃蕩”斗爭和全面反攻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廣泛基礎。
聯合策劃:淮安市檔案館 淮安日報社
報道團隊:何 弦 杜勇清
周登超 吳修文 王 偉
海報設計:李海嬌
融媒編輯:管 艷
責任編輯:白留偉
(文中資料圖片由淮安市檔案館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