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不僅僅是一碗面,它是一種多樣化的美食,就像三明治有各種不同的配料一樣。
許多人往往只把它看作是面和湯的組合,但實際上,在這兩者之中也隱藏著無窮無盡的變化。不僅各地的拉面風味各異,甚至在不同季節也會有所不同。
下次當你又想吃拉面的時候,不妨參考這篇指南,嘗試一種你從未吃過的新風格;或者借此更好地理解那些你曾經喜歡,并想再度尋找的拉面類型。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篇指南轉發給計劃前往日本的親朋好友,讓他們提前了解自己可能喜歡的風味,而不是在琳瑯滿目的拉面選擇中感到無從下手。
醬油拉面
Ramen
醬油拉面也許是最經典、最廣為人知的拉面風格。湯色呈現深琥珀色、清澈透亮,相較于其他種類,它的口感相對清淡,但這并不意味著它缺乏風味。
醬油本身風味十足,通常經過多年陳釀,并在傳統的橡木桶中儲存發酵。許多拉面店會混合來自日本不同地區的三到四種醬油來制作「醬底」,再加入以動物性食材為主的高湯,通常是豬骨、雞骨、魚類或蔬菜熬制而成。無論是細面、粗面還是卷曲面,都可以搭配醬油湯底,但經典的醬油拉面往往以清爽的醬油湯底為主,能夠很好地襯托醬油和高湯本身的香氣。
常見的配料包括叉燒(五花肉片)、筍干、一張海苔,以及標志性的鳴門卷(魚板)。這種拉面風格可以說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拉面類型,其歷史可追溯至二戰后拉面文化的起源階段。
鹽味拉面
Ramen
如果你喜歡味道清淡、能夠突出每種食材原味的拉面,那么鹽味拉面一定值得一試。別看它的名字聽起來簡單,其實一點也不單調。鹽味拉面的「醬底」選用的是高品質食鹽,有時是喜馬拉雅巖鹽,有時是產自日本火山地帶深層地底的天然鹽,再混合味醂、米醋、日式高湯以及昆布、貝類等食材制成。這一搭配與動物性或植物性的高湯結合后形成清淡卻層次豐富的湯底。
許多食客鐘愛鹽味拉面,正是因為鹽分不會掩蓋其他食材的味道,反而能夠提升整體風味。鹽味拉面極為清爽,許多人甚至認為它是非常理想的早餐選擇。
其配料通常與醬油拉面類似,但各家店鋪會根據自己的特色做出不同搭配。需要注意的是,「鹽味」指的是湯底風格,而不是面條類型,因此面條形態也可以多種多樣。
如果你曾喜歡過醬油拉面,想看看只更換湯底會帶來什么變化,鹽味拉面絕對值得嘗試,而且不會讓人有油膩或脹肚的感覺。
味噌拉面
Ramen
許多來日本旅游的食客,在第一口味噌拉面入口的瞬間就會愛上它。這種拉面湯底濃郁、厚重、香滑,擁有味噌特有的深層鮮味,是其他拉面所無法復制的。味噌拉面的湯底通常是以醬油或鹽味醬底為基礎,再加入味噌醬和高湯調制而成。
許多拉面店會從日本各地采購不同風味的味噌,比如來自東北地區的濃烈紅味噌,或是關西地區偏甜的白味噌。這些信息有時會直接標注在菜單上,因此如果你對味噌有興趣,不妨留意產地和類型。
在制作味噌拉面時,蔬菜和豬油通常會先在炒鍋中翻炒,再用高湯熗鍋煮沸,進一步提升湯底香氣。味噌拉面的面條一般較粗,以便與濃郁的湯底搭配得更協調,常見配料包括炒豆芽、胡蘿卜和洋蔥。有的會搭配厚切叉燒,有的則會用味噌調味的肉醬代替。味噌拉面最適合熱騰騰地享用,風味飽滿。
豚骨拉面
Ramen
如果你喜歡香濃奶白的豬骨湯,那么你很可能已經嘗過豚骨拉面。這種拉面起源于九州,通過將豬骨在高溫下長時間燉煮,直到骨髓完全溶出、湯底變得濃稠乳白為止。之后加入醬油制成的醬底,呈現出咸香、鮮味十足的口感。
豚骨拉面有多種變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博多豚骨拉面,其湯底幾乎呈純白色,常見配料包括蔥花、木耳絲和紅姜。
其面條極細且偏硬,分量不大,這樣可以確保在吃完前保持勁道。由于面條較細,豚骨拉面的一大特色是可以加面(稱為替玉),即食客只需向店員說一句「替玉」,再放上100日元硬幣,即可獲得另一份面條,直接加入湯中繼續享用。
雞白湯拉面
Ramen
這種拉面風格在市面上較少見,不過一旦嘗試,很難不被它吸引。雞白湯意思就是「濃厚雞湯」,湯底濃郁奶白,頗有種家常雞湯的感覺。與豚骨拉面類似,它也是通過高溫長時間熬煮雞骨而得,形成高膠原、低脂肪的濃湯,風味溫和,令人倍感治愈。
除了濃厚雞湯基礎外,其它元素如面條、醬底和配料都較為靈活。有些店會選擇稍粗的卷面以吸附湯汁,有些則選擇細面形成對比。低溫慢煮的雞胸肉是常見的配料,近年來東京也有一些提供清真版本的雞白湯拉面,因其湯底不含豬肉,適合更多人群。
如果想完整體驗雞白湯的風味,推薦搭配一顆味玉(溏心蛋)。制作得當的味玉外層呈深色,由多日腌制而成,蛋黃則略帶流心,能充分吸收湯底香氣。
擔擔面
Ramen
如果你是重口味愛好者,那就不能錯過擔擔面。它靈感來自中國四川的擔擔面。這是一種以辣油為主、帶或不帶湯的面食。日本版擔擔面經過本地化演變,形成了獨具風味的一類拉面。經典擔擔面通常以芝麻醬為基礎,搭配米醋、醬油,再加入辣油、辣粉和各種辣椒,制成一碗香辣濃郁的拉面。常可見一大勺紅亮的辣油漂浮在湯面上,色香味俱全。
常見配料包括青菜、肉末、四川泡菜和碎花生。湯底通常是雞骨和豬骨混合熬制,既有濃郁肉香又帶微辣刺激。面條多為中粗略帶卷曲,口感扎實,適合承載濃稠的湯汁。
如果你想嘗試不同風味,也可以點一碗無汁擔擔面,即無湯版本。此類面條由濃厚醬料包裹,口感更像「拌面」,辣油和花椒香氣更加突出,是嗜辣者的首選。
湯面
Ramen
雖然湯面在日語發音上與擔擔面聽起來有些相近,但湯面卻是完全不同的拉面類型。擔擔面以濃芝麻醬湯底和辣油為特色,而湯面則更像是一道清淡的「湯菜面」,以清爽蔬菜湯為主。它多見于「町中華」即日式中餐廳,這類餐廳通常也提供炒飯、煎餃、蒜苗炒肉等家庭風味的中餐。
湯面的制作方法十分獨特:先將肉類(多為豬五花)在鍋中炒香,再加入卷心菜、胡蘿卜、豆芽、蔥段、蘑菇等蔬菜一起翻炒,然后倒入醬底和湯汁燜煮。與此同時,面條單獨煮熟,最后混合裝碗。
湯面非常適合作為一餐輕食,尤其在搭配黑胡椒和餃子之后,能提供十足的滿足感。它也是入門級拉面之一,能讓你體會到蔬菜主導風味的拉面風格。
拌面
Ramen
拌面是另一種無湯拉面,也被認為是視覺上最美的一種拉面風格。在碗底是濃厚的醬底,通常由醬油、大蒜、生姜、味醂以及少量高湯調制而成。上面鋪滿極粗且富有嚼勁的面條,再依次放上各式配料,整碗呈現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的視覺效果。
雖然面條剛上桌時可能美得不忍破壞,但吃法卻是要用力拌勻后再開動。拌面尤其適合喜歡粗面又想嘗試濃郁醬香但不想喝湯的食客。
常見的點睛之筆是一顆生蛋黃,攪拌后面條會變得更滑順,帶來濃郁且醇厚的口感體驗。它是拉面愛好者必須嘗試的一種「另類」形式。
雙湯拉面
Ramen
雙湯拉面是一種較現代風格的拉面,指的是分別熬煮的兩種高湯,一種為動物性(豬骨或雞骨),另一種為魚貝類,在最后匯合于一碗中。這樣既保留了動物湯底的濃厚乳香,又能保持魚湯的鮮美清爽。
這類拉面通常被稱為「魚介豚骨拉面」,其湯底兼具奶香厚重與海味鮮明,層次感極強。每家店的配方比例不同,所選用的魚種也各有講究,因此即使名字一樣,吃起來也會有所區別。
這類拉面的湯底濃稠,掛面能力極強。面條多為粗卷面,與濃厚湯底相得益彰。常見配料包括筍干、青蔥、叉燒、味玉和幾片海苔。雖然不是每家拉面店都有提供,但絕對值得專程尋找一次。
蘸面
Ramen
蘸面并不屬于某種湯底風味,而是一種特別的吃法。對很多第一次接觸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些誤解,但了解之后便會發現它的獨特魅力。蘸面將面條與湯分開上桌,面條常為常溫或冷卻狀態,湯則是熱的且十分濃稠。這樣可以單獨感受面條的筋道與小麥香氣,也避免面條泡軟。部分店家甚至會在旁邊附一小撮鹽,供你在蘸湯之前品嘗面條本味。
蘸面的湯要比普通拉面的湯濃很多,因為它需要裹附在面條上,量也更少,風味卻更加集中。面條粗細各異,湯底可能是豬骨、雞骨、魚類或混合熬制而成,有清湯也有濃湯。
對于想要更具互動感、更加專注于食材與手法的食客來說,蘸面是非常值得體驗的一種拉面風格。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十種不同的拉面風格,它們遍布東京乃至日本各地。雖然找到心儀口味后往往會一吃再吃,但不妨偶爾跳出舒適圈去嘗試不同風格的拉面,說不定會有新發現。
其實,拉面不只是果腹的一餐,也蘊藏著地域風土人情和職人們的熱情與堅持。從湯底到配料、從面條口感到每家店的個性設計,每一個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
在旅途中花點時間,去探尋那些街角小店或人氣名店里的一碗碗拉面,也是一種深入了解日本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