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徑山,茶香氤氳。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杭州余杭徑山一家民宿的主理人章紅艷忙得腳不沾地:“民宿房間提前一周就被訂滿,游客來體驗采茶、炒茶、宋代點茶,連門口的路都堵了一個小時。”從民宿初創時一年往來游客50人到如今的年接待1.8萬人次,章紅艷的經歷正是徑山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縮影。
一片葉子激活鄉村活力
徑山,因茶而興。作為“日本茶道之源”和徑山茶宴發祥地,這里1200余年的禪茶文化底蘊,成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動能。徑山村黨總支書記俞榮華介紹,村里3000余畝茶園年產茶7萬余斤,產值超億元,帶動村民人均收入達6.17萬元,“綠葉子”真正變成“金葉子”。
非遺技藝的活態傳承,為鄉村注入新活力。人類非遺“徑山茶宴”復原唐代茶禮,宋代點茶體驗讓游客穿越時空;茶筅制作等12個非遺工坊,將文化轉化為可觸摸的體驗項目。2022年,徑山茶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游客量突破300萬人次,茶衍生品開發至六大類近百種,抹茶瓶蓋、茶面膜等創新產品深受年輕人青睞。
從“流量”到“留量”:鄉村運營的徑山模式
“過去游客直奔徑山寺,如今更多人留在村里體驗茶文化。”俞榮華說。通過打造“禪茶第一村”,徑山村將茶園變景區、農居變民宿、非遺變體驗,108家民食民宿和文創企業形成集群效應。村里成立的旅游公司整合閑置資源,開發“徑靈子”IP和數字VR旅游項目,串聯起圍爐煮茶、蘇子遺墨等十大禪意場景,游客停留時間從6小時延長至1天以上,消費貢獻率提升至50%。
鄉愁可寄,未來可期
“大徑山村如詩如畫,也自成詩畫。”此前,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廣勝曾強調,要立足禪茶文化優勢,打造“山水、田園、村落相得益彰”的大美格局,通過“茶天下”業態延伸產業鏈,讓傳統村落既守牢“老底子"”又頻推“新業態”。
從“貧困村”到“億元村”,徑山的蛻變印證了“文化興則鄉村興”的真理。“鄉村發展需要青春力量,我們也呼吁更多的年輕人來到徑山,為鄉村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徑山村黨總支書記俞榮華對未來充滿期待。他介紹,村里已設立青創客共享空間,推出“鄉創十條”政策,為青年提供創業補貼、技能培訓和項目孵化支持。“年輕人帶來新理念,非遺工坊里‘90后’制茶師用直播帶貨,大漆手工藝人創作更有特色的產品,民宿主理人用漢服體驗引流,村里越來越有活力。”俞榮華說。如今,大徑山區域內,茶藝師、非遺傳承人等崗位吸引數百名大學生返鄉,“年輕化”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鄉村讓城市更向往”——在徑山,這不僅是口號,更是現實。正如民宿主理人章紅艷所言:“游客來這里尋找精神富足,而我們找到了共同富裕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