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調宣布:我們和胡塞武裝已達成停火協議,紅海風浪將平。
他還興致勃勃地說:“我會相信他們的話,他們答應不再攻擊我們,這就夠了。”
然而,還沒等這份和平協議熱乎三天,也門胡塞武裝就冷冰冰地補上一句:對,我們不打美國了。但以色列?不好意思,照打不誤。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
這下,全世界都懵了,尤其是特拉維夫那邊,眼看美國人已經撤空母艦、停空襲、熄燈斷網、撤兵止損,留下一句“他們不想打了”,就拍拍屁股走人。
以色列顯然成了這場“停火協議”中的最大輸家。
美國撤火,胡塞換靶
自2024年底以來,胡塞武裝在中東地圖上可謂彈無虛發、拳拳到肉。
紅海油輪、蘇伊士護航船,甚至美國軍艦,通通招呼上門。導彈飛了,巡航干了,連無人艇都打出花來。
胡塞武裝
到2025年上旬,胡塞的軍火水平已從山炮土制進化為精確制導,逼得美軍多次增兵紅海,甚至一度派出兩支航母戰斗群輪番洗地。
5月初,特朗普親自破格出鏡,宣布達成協議:美國與胡塞武裝“紅海停火”生效,美軍暫停對也門目標的空襲。
胡塞的回應十分干脆:
我們不打美國的船,但以色列的還在黑名單。
紅海停火是局部停戰,不等于全面和平。
也就是說,胡塞這波只是換個方向接著干。
英國《衛報》報道
而特朗普的表態,則是實打實的戰略抽身。他是不想和胡塞有瓜葛了,但同時也拋棄了隊友,相當于把以色列單獨扔進了戰場。
美國給自己留了臺階,但沒給以色列留任何空間。
以色列已成“停火協議”的最大輸家
空襲加沙還沒停火,美國就給敵人簽了協議?
以色列可能是全中東唯一沒接到“和平短信”的人。
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伊塔馬爾·本-格維爾
在加沙、黎巴嫩、敘利亞、西岸四線開戰的以色列,原本指望美國給個“道義保障”,起碼也得出動空中火力遮個風。
結果卻發現——特朗普給胡塞送來了停火清單,還配了一句“他們不想打,我們尊重他們”。
以色列沒說什么,但外交官的冷笑,情報部門的加班,以及軍方的沉默,已經說明了一切。
特朗普一向以交易邏輯著稱。
北約不掏錢?那就退!
韓國駐軍太貴?要漲價!
烏克蘭不幫我挖拜登黑料?那就凍結軍援!
如今胡塞不打我了?那我也不炸他了。
這在商場上也許可以接受,但在地緣政治上,卻是地雷級思維。
遭到美軍轟炸的建筑物廢墟
問題在于,胡塞不只是胡塞,他們的對手也不只是美國。
紅海停火協議的實際受害人有三:
首當其沖以色列,被孤立、失去戰略遮蔽,陷入“誰都可能打我,沒人幫我打回去”的恐慌。
接著是紅海沿線的國家,如埃及、沙特、阿聯酋等原本指望美軍“巡邏隊”的國家,現在自己得撐航線安全。
最后是美國的國際形象,紅海突然撤軍,短期是安全了,長期信譽卻塌了。
胡塞此刻說得明白:“我們只是不打美國船”,換句話說就是換牌不棄局,目標改了,節奏不停。
而特朗普,選擇把地圖撕掉三塊,換來一塊看似風平浪靜的海域。
特朗普
誰是中東的下一個目標?
胡塞武裝這幾年真是開掛成長。
從早年的游擊戰、山地伏擊、沙漠突襲,到現在可以精確打擊油輪、打下F-15、襲擾美國航母,這支名不見經傳的什葉派武裝,硬是在也門廢墟里練成了一支戰略棋手。
要知道,那些襲擊紅海航線的導彈,打得不只準,而且密度高、手法新。胡塞用幾十美元一臺的無人機,搞得美軍F-35雷達陣列疲于奔命。
以前胡塞被認為是伊朗的代理軍,但更準確點說,他們應該是“獨立運行但戰略配合”的區域武裝,他們有錢有貨還有仇恨。
美國明顯已經不想再管紅海這塊爛攤子,以色列卻還在戰場最前線,這種矛盾就是胡塞的戰略機會窗口,而他們抓住了。
別看美軍停了,火還在燒。
從胡塞的宣告、以色列的處境來看,這場停火協議的本質是紅海去美化的試探,沙特、阿聯酋、埃及都有可能是下一個棋子。
而以色列若不能獨自撐住,未來極有可能選擇:
主動升級對胡塞的遠程打擊;
與沙特情報系統聯合行動,建立地區反擊網絡;
尋求歐洲軍援補位,美援不足就“換股東”。
這就意味著中東局勢不會降溫,只會改戰法、換場地、調頻率。
美國抽身的背后,是其他國家不得不硬著頭皮上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