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涼皮,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西安和陜西,沒錯,西安的涼皮種類豐富,有秦鎮米皮、寶雞搟面皮、麻醬涼皮等,是陜西地區極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在西安、寶雞、咸陽等地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涼皮的制作歷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時期,但實際上,整個西北地區都有涼皮這種吃法。
比如距離西安并不遠的寶雞岐山縣,當地的岐山搟面皮很有名,此外蘭州等地也有特色涼皮。也有一種說法稱,天水被認為是涼皮的發源地之一,因為當地的涼皮文化深厚。
大西北的陜西、甘肅等地盛產小麥、大米等糧食作物,為涼皮的制作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以小麥面粉或大米為原料制作的涼皮,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的農產品資源。
到了夏季氣溫較高的時候,口感涼爽的涼皮,能夠起到消暑解熱的作用,適合在炎熱的天氣里食用。
岐山搟面皮以高筋面粉為原料,蛋白質含量較高,能使面皮更有韌性和嚼勁。如西安的秦鎮米皮以大米為原料,天水面皮雖以面粉為原料,但在面粉的選擇和處理上與岐山搟面皮有所不同,且天水面皮制作時會分離出面筋單獨蒸制,岐山搟面皮一般是整體制作。
在加工過程中,岐山搟面皮的乳酸菌發酵賦予微酸風味,類似歐洲酸面包的“天然酵香”,與普通面皮的直蒸口感截然不同。
岐山搟面皮的做法也很有地方特色,先將面粉加水揉成硬面團,然后搟成薄厚均勻的面餅,放在蒸籠里蒸熟。蒸熟后取出晾涼,再用專用的刀具將面皮切成寬窄均勻的面條狀。
接著把切好的面皮放入盆中,加入適量的熟油(一般用菜籽油)進行攪拌,使面皮松散且具有光澤。最后,還會進行 “回餳” 的過程,讓面皮充分吸收油脂,變得更加筋道。
岐山搟面皮的吃法,也和西安的秦鎮米皮大為不同,通常加入辣椒油、香醋、蒜泥、鹽、味精等調料,還會搭配黃瓜絲、胡蘿卜絲等蔬菜。
岐山搟面皮的辣椒油是一大特色,選用優質辣椒面,用燒熱的菜籽油潑制,香味濃郁,辣味醇厚。
岐山搟面皮口感筋道有嚼勁,味道酸辣鮮香,尤其是辣椒油的香味與面皮的嚼勁相得益彰。
涼皮的地域差異本質是“因地制宜”的飲食智慧:小麥產區做面皮,稻米產區改米皮,干燥地區重辣香,濕熱地區加酸解膩。
涼皮是北方“麥食文化”的縮影,岐山搟面皮則憑借發酵+搟制的雙重工藝,成為陜西涼皮中的“筋道擔當”。
岐山搟面皮酸香筋道的口感,與關中平原的麥香、岐山醋的底蘊深度融合,堪稱“面食智慧”的活化石。
若想體驗其精髓,需親赴岐山,從一口酸辣中品味周禮之鄉的千年煙火氣。(圖片來源:寶雞文旅、岐山周文化旅游度假區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