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車展,豐田攜手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雷克薩斯大秀肌肉。展出多款純電車型,包括但不限于鉑智3X、鉑智7、bZ5等車型。
看得出來,今年豐田在國內市場的主旋律,算是離不開電車了。
過去5年,中國市場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銷售態勢,圍繞著電池、電機、電控的新技術路線在國內市場大受歡迎。
滲透率方面,綠牌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接近50%,迅速從油車市場中搶走了一半用戶。
大量的企業在思考,如何做好新能源車,整個市場運營電車的企業主要是兩部分,一類是國產燃油企業轉型,比如說吉利、比亞迪這類企業,攻勢猛烈。
另一類是新勢力、新企業,理想、蔚來、AITO、小米等企業。
有意思的是,合資企業的轉型速度要稍慢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巨頭豐田、大眾、通用等企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尚未表現出絕對競爭力和品牌震撼力出來。
但在我看來,傳統企業的轉型慢,是必然情況。
比如說豐田,全球企業有更高的發展速度,比如說對口碑極為看重,產品的設計、測試、技術路線的規劃,謹小慎微才能從根本做好一臺車,另一個是市場廣度,全球任何一個市場都不能被放棄。
尤其是國內市場這個超千萬的新能源盤口,豐田更是尤為看重。
本身,豐田就擁有強大的新能源技術儲備,THS混動系統發展到第五代,無論是品質、可靠性、安全性還是油耗表現,在口碑上都完成了完美順延。
終端市場口碑方面,豐田雙擎混動的價值感遠遠超過預期。
兩天前,豐田章男表示,豐田在全球市場中銷售出2700萬混動車型,碳減排效果約等于900萬臺純電動車。
混動車型從技術上來說,電池、電控、電機一樣不少,對于豐田來說,品質把控和穩定性,尤為重要。
側面來看,豐田才是全世界電動化的領軍企業。
國內市場方面,認為綠牌車是新能源車,而日系混動因為純電續航問題未被歸入到新能源車的品類中,但新能源的本質就是“碳減排”訴求。
豐田章男也提到了一個非常精準、觀點鮮明的看法,豐田在全世界的敵人不是油、也不是電,而是碳。
想盡辦法解決內燃機油耗高的問題,同時不給環境增加電池報廢的壓力。
所以目前豐田提出了三種技術路徑,一種是豐田堅持了30年的混動技術,另一種是純電動車,最后則是長期投入的氫能源。
這三條路線的方向完全不同,但目的卻是一樣的:干掉更多的碳。
上海車展上,豐田旗幟鮮明的表示,未來國內的市場發展,一定會堅持純電路線,比如說全新發布的鉑智7。
這臺車極具誘惑力,從產品力角度來看,大有在國內市場做出強勢成績的意思。
一個是,巨大的尺寸符合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設計基調在線,后排、后備箱儲物空間足夠,滿足家用車更多需求。
另一個,科技座艙、主流三電系統一樣不落,最為關鍵的是鉑智7接入了鴻蒙座艙,意味著豐田在電動化方面和國內強勢IT企業聯手,更注重用戶感受。
最為關鍵的是,鉑智7身上有其它企業不具備的特點。
除了豐田穩定的品質之外,豐田的承諾也會一直保持,和大量的新勢力“今天承諾明天跑路”相比,豐田EV產品的靠譜性更強。
鉑智4X是第一批啟動“降價退款”的車型,足見豐田為了維護口碑,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
一直提豐田品質優秀,是因為在設計成本和制造用料上,豐田從不會為了速度而降低標準,比如說簡單一個防銹工藝問題,其要選擇強度更高的雙面鍍鋅板,水洗、酸洗、鈍化等工藝一樣不少。
而且對供應鏈的統一要求、不良品率也都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基于這種標準設計出來的多款車型,市場正向口碑正在不斷拓展,全新上市的鉑智3X在短短40多天時間交付量已經破萬,刷新了合資電車新紀錄。
本質上來說,豐田在國內市場更加注重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用全球工藝配合著國內供應商鏈條,打造全世界頂級的電車,同樣是“滅碳行動”的重要一環。
純電車的設計和打造,豐田為國內市場準備了全新的一汽豐田bZ5,雷克薩斯也進行了全新的調整和升級,這也意味著未來的電動化,豐田既是重要的參與者,也是重要的一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