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近幾年我國自主新能源車型迎來了高速發展之后,不僅實力推動了全球汽車產業加速轉型電氣化的時代浪潮,更是在2024年,連續兩年超越日本,成為汽車出口登頂全球榜首的國家;甚至于,比亞迪與吉利還在去年創紀錄的雙雙入圍全球車企銷量前十。而以上各種現象均表明,在邁入電氣化時代的今天,我國自主造車發展勢頭已愈發強勁。不過,正當大部分國人均沉浸在自主造車工業終于崛起之時,卻也出現了針對國產車企負債的看衰情緒,甚至還給比亞迪強行扣上了“高負債”的帽子。那么,車企高負債就真的=高風險?又或者,海外頭部汽車品牌就不存在高負債的問題嗎?下面,就讓我們結合2024年國內外主流車企的負債情況,一起來撥開迷霧,看清全球車企負債真相。
依照全球頭部車企2024年負債率統計表中不難看出,福特的負債率是84.27%,通用汽車是76.55%,大眾集團是68.92%;基本上,大部分全球頭部車企負債率都在60%以上。反觀國內主流車企2024年負債率情況,奇瑞負債率為88.64%(截至三季度末),蔚來負債率為87.45%,賽力斯為87.38%,比亞迪為74.64%,吉利、上汽、長城與長安也都在60%以上。
不僅如此,如果要從負債結構來看,截止至2024年末,大眾集團的營收為2.5萬億元,總負債卻高達3.4萬億元,是同期營收的136%;豐田的營收2.2萬億元,總負債也達到了2.7萬億元,為同期營收的123%。而福特的營收為1.3萬億元,總負債則達1.7萬億元,是同期營收的131%。就連通用汽車、寶馬、奔馳、現代汽車等品牌,2024年的總負債也都在萬億以上。
反觀國內主流車企的總負債,同樣截止至2024年末,比亞迪的營收為7771億元,總負債為5847億元,為同期營收的75%;吉利控股的營收5748億元,總負債5047億元,為同期營收的88%;奇瑞營收1822億元,總負債1749億元,為同期營收的96%(截至三季度末);上汽集團營收6276億元,總負債6104億元,為同期營收的97%。由此不僅可以看出,在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沖擊下,全球汽車產業都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并需要更為大量的資金成本投入到技術研發與核心配件采買之中而普遍出現了高負債現象;甚至于,僅以現有的數據顯示,被扣了“高負債”帽子的我國自主車企,在全球車企負債排行榜上,還排不上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國外頭部車企的負債結構中,很大一部分付息債比例還有著極高的占比。就像豐田,付息債占比高達68%,福特的付息債占比66%;就連大眾集團,也有著32%的付息債占比。反觀國內的頭部車企,吉利控股的付息債占比17%;奇瑞的付息債占比12%(截至三季度末);長城的付息債占比也是12%;比亞迪的付息債占比更是低至5%!
要知道,體現在車企財務報表中的付息債占比越高,也預示著每年單單付利息就具備著挺大的壓力,由此造就的風險自然也將與日俱增。并且,國內頭部車企雖然也有一定程度的高負債,但實際卻是體現在對上游供應商的付款周期上。而這一點,不得不說,國內車企雖然看著付款周期也挺長,但對于其中的平衡點,拿捏得還是比較到位的。況且,現如今造車已然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對于上下游產業鏈的拉動作用,還是很大的。
綜上所述,考慮到造車本就是一個十分“燒錢”的行當,要是沒有負債,顯然已經很難玩轉。但這并不意味著,當各大國內車企公布了負債情況之后,便自然將高負債與高風險劃上等號。且不說現階段我國自主車企在全球車企負債排行榜上,甚至還排不上號;就單說“總負債與企業規模和營收相關”這個根本話題,似乎就已經足夠粉碎“高負債=高風險”的負面言論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