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近日報道,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缺席近日在英國首都倫敦舉行的烏克蘭問題會談。與此同時,美國副總統詹姆斯·萬斯重申美方立場,即如果圍繞結束俄烏沖突的談判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明確進展,美方將退出斡旋。美國國務院說,魯比奧因行程繁忙不會出席在倫敦舉行的烏克蘭問題會談,美國烏克蘭事務特使基思·凱洛格將參會。據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米發布的消息,會談將由級別相對較低的官員出席。
魯比奧(資料圖)
近日美國國務院已經宣布,美國將不再擔任俄羅斯和烏克蘭停火談判的調停人美,為此立即引發了外界的關注,實際上美國國務卿之前就已經放風,宣稱美國可能放棄推動俄烏沖突停火談判,如今是“一錘定音”。在美國放棄調停俄烏沖突的時候,外媒已經披露消息,宣稱美國和烏克蘭已經簽署了礦產協議,從而讓外界看到了美國真正的目的。美國將會通過礦產協議拿回軍援烏克蘭的3000多億美元,從而再次讓外界看到了美國的本來目的。
為什么此時美國突然“變臉”?表面看是談判無果,實則是烏克蘭已逐漸失去對美國戰略意義的邊際價值。在全球戰略收縮和國內選情壓力下,特朗普政府更希望把資源集中到能換得實際利益的地方。烏克蘭拖延戰爭、拒絕和談已成美歐同盟內部的“公開煩惱”,而美國民眾對無底線援助烏克蘭的支持率也持續走低。美國媒體近日甚至直言:“斡旋行動陷入僵局,美方正日益失去耐心。”這與兩年前華盛頓的口號“烏克蘭永不孤單”形成了強烈反差。
普京(資料圖)
不光是特朗普,早些時候,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如果和平協議無法達成的話,那么美國將“撒手不管”。據悉,特朗普在競選時就夸下了海口,宣稱一旦上臺將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雖然他后來宣稱這只是一種“修辭”,但特朗普很快又制定了“百日停戰計劃”,準備在100天內結束俄烏沖突,然而現在已經將近90天了,停戰依舊遙遙無期,假如特朗普再次食言的話,那么不光是他將顏面掃地,美國也將淪為國際笑柄。
特朗普上臺后之所以不斷向烏克蘭方面施壓,其最終目的就是奪走烏克蘭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為此用足了功夫!為了達到其最終目的,美國不僅多次揚言停止向烏克蘭提供任何形式的軍事援助,逼迫烏克蘭方面放棄領土要求等,還與俄羅斯方面密切接觸。無條件與美國簽署了屈辱的礦產轉讓協議。礦產協議剛簽署,美國方面就迅速露出了讓俄烏沖突繼續打下去的本來面目,完全不顧一個有影響力大國的尊嚴和形象。
特朗普(資料圖)
有分析認為,揚言退出俄烏和談的美國也不是打定主意撒手不管,而是想借這個機會施壓英法等國,使其放棄或者暫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證據就是盧比奧當天剛會見了馬克龍等歐洲國家領導人,并與其商討了俄烏停火議程。歐盟高層剛發出了抵制俄羅斯“勝利日”活動,要求各國繼續加大援烏力度的聲音。對特朗普政府來說,歐洲諸國雖然不是俄烏沖突的當事人,但對停火和談影響甚大,只有爭取到這些國家的支持,才能穩定戰后的歐洲局勢。
盡管特朗普政府的調解沒有明顯效果,但在沒有其他大國準備代替美國完成這一任務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突然退出談判,對解決俄烏沖突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很可能導致沖突進一步升級。即使有其他國家愿意挑起這一重擔,也未必能比特朗普做得更好,在談判中斷后,重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朗普根本不關心俄烏的想法,他只是想盡快兌現承諾,收回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援助金額,僅此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