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突破技術壁壘,采取阿爾茨海默病超顯微手術,歷時5小時,成功為一名高齡的重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實施了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術后患者認知、言語等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病情明顯好轉。據悉,這是內江首例阿爾茨海默病超顯微手術治療,這項技術的開展為更多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帶來了希望,并填補了該市在此治療領域的空白。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的退行性疾病,表現為進行性的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患病之后,老年人的記憶和認知功能會逐漸喪失,并有精神行為的異常,直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巨大負擔。目前,阿爾茨海默病仍然是難以攻克的世界醫學難題。
77歲的何婆婆就是一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三年前,何婆婆出現了忘事、易發脾氣的狀況,經檢查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此后,何婆婆采取藥物治療控制癥狀,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家屬帶著何婆婆到內江一院神經外科就診,神經外科主任劉叢帶領團隊對何婆婆的病情進行了綜合分析,建議采取頸深淋巴-靜脈吻合手術,通過恢復腦部血液循環,達到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的目的。患者和家屬在仔細權衡后,決定讓何婆婆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中
術前,手術團隊進行了充分的準備,雖然手術過程中有大腦解剖結構復雜,淋巴管直徑僅有0.2毫米難以看清等困難,但手術團隊憑借高倍顯微鏡將手術視野放大40倍,最終成功將頸深淋巴管與靜脈進行吻合,重建了腦部的淋巴循環。5小時后,何婆婆的手術順利完成。
術后,何婆婆變化明顯,面對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問答,她情緒穩定,思維條理明顯清晰,言語表達清楚。
術后醫生和患者合影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是運用顯微外科技術,對患者腦淋巴系統進行分流手術,以促進有害的蛋白轉運出我們的大腦,逆轉大腦的退行性改變,減緩病情進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目前,省內外已有個別醫院開展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是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醫護團隊在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治療中深深體會到患者和家庭由于疾病帶來的困擾,他們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積極采取更多、更好的新技術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帶去新的希望與曙光。
圖文來源: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