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文小說連載之五十八
張家溝的晨霧,總愛在山巒間縈繞,似一層輕柔的紗幔,溫柔地擁抱著這片寧靜的土地。然而,這一年,張家溝的寧靜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無情打破。
張幺妹,這個在張家溝里人見人夸的乖乖女,自小便如春日里最嬌艷的花朵,在全家人的疼愛中茁壯成長。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兄長們呵護備至的小妹,四個兄妹中獨她一個女娃,又排行最小,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她懂禮貌,見到長輩總是甜甜地招呼;她心腸好,鄰里間誰家有難處,她都會主動幫忙;她有孝心,常幫父母分擔家務,逗他們開心。
可命運就像一場無情的暴風雨,總在人們毫無防備時席卷而來。“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三窮三富不到老,三起三落不到頭”,這既是人生的無奈常態,也是自然無法抗拒的規律。
這一年,張幺妹年僅15歲,卻迎來了她生命中第一場至暗時刻。母親,那個曾經用溫暖的懷抱給予她無盡安全感的依靠,被查出患了惡性腫瘤。等發現時,病情已如肆虐的洪水,到了晚期。沒過多久,母親便在病痛的折磨下,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往昔,張幺妹是全家人的“小棉襖”,是父母貼心的小寶貝,是兄長們寵愛的小公主。可如今,她卻成了沒娘的孩子。這種世事無常的巨大反轉,如同一道晴天霹靂,狠狠地劈在了她幼小的心靈上。
葬禮的幾天里,張幺妹仿佛置身于無盡的黑暗深淵,被悲傷的潮水徹底淹沒。她幾乎全是在痛哭中度過,白天,她的哭聲在靈堂里回蕩,似要將心中所有的痛苦都宣泄出來;夜晚,她的抽泣聲在寂靜的夜里格外凄涼,讓人聞之落淚。實在太累時,好不容易睡著了,可夢中依舊是母親的身影,淚水浸濕了枕頭。她先是搶天呼地的大聲痛哭,那聲音仿佛要沖破這壓抑的氛圍;后來喉嚨哭嘶了,只能沙啞地哭,每哭一聲都像是在她心口上割一刀;再后來,喉嚨完全發不出聲音了,她便默默無聲地哭,淚水無聲地滑落,浸濕了衣襟。
大家都心疼這個可憐的娃,擔心她這樣下去身體會垮掉,紛紛耐心地開導她。可一向乖巧懂事的張幺妹,這次卻像著了魔一般,任誰勸都沒用。她整日目光呆滯,眼神中滿是絕望與痛苦;茶飯不思,原本紅潤的臉蛋變得蒼白憔悴;傷心不已,仿佛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也難怪,在至親永別這件事情上,任何語言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更何況她只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大家怕她出意外,只能明里由著她,暗地里卻時刻留意著她的動靜。
葬禮上,主科的道士先生是一位七十來歲的老者。他身著一襲深色的道袍,手持拂塵,神情莊重而嚴肅。大葬之夜,他看到張幺妹如此傷心欲絕的模樣,心中滿是憂慮。他找到這場白事的管堂人,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明天早上就出殯了,這女娃和她媽媽的感情太深了,我怕她到時會哭著去哭著回來。哭著去還好,可若是一路回望一路哭著回來,這可是大忌啊,這個你是知道的。”
白事管堂人也是一臉愁容,他嘆了口氣說:“是啊,我也正擔心這個呢。這幾天你們也看到了,誰的話她都不聽,不讓她去更不妥,這娃娃舍不得她娘,孩子心里苦啊!”
“十四五歲的娃兒,應該是初中生了,好多事應該懂了。我倆再找她談談如何?”主科的道士先生望向白事管堂人,眼神中帶著一絲期待。
“好吧,我們再試試吧。先說好了啊,你當主角,我來給當配角,敲敲邊鼓,不然的話,我怕我說服不了她!”白事管堂人無奈地說道。
“好的,要得,一起試試吧!”主科道士先生堅定地點了點頭。
好不容易,張幺妹被叫了出來。陪著她來的,還有她的父親和白事管堂人。四個人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周圍靜悄悄的,只有偶爾傳來的幾聲蟲鳴。
主科的老道士在這四人中年齡最大,他慈祥地望著張幺妹,眼神中滿是關切與疼惜,首先開腔:“我家里有個孫女兒,跟你差不多大,也是一個懂禮貌、心腸好、有孝心的好孩子。”
張幺妹不知道面前的這位老道士究竟要表達什么,只是禮貌性地輕輕點了點頭,眼神中帶著一絲迷茫。
“可是她沒有你命好!”老道士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眼眶里滿是憂傷,仿佛陷入了痛苦的回憶中。
“我還才15歲就沒娘疼愛了,還沒有我命好?”張幺妹心里這樣想著,但終究沒說出口。她睜大眼睛,眼神中帶著一絲疑惑,等著老道士繼續說下去。
“她媽媽是死于一場車禍,那場面慘不忍睹啊!她媽去世時,我這個孫女兒,她還才8歲,那時正讀小學二年級!”說到這里,老道士聲音有些哽咽,眼中閃爍著淚花。
“第一、車禍和病痛比起來,她媽媽去世的痛苦,要比你媽媽去世的痛苦,大得多!那突如其來的撞擊,那瞬間消逝的生命,讓她小小的心靈承受了多大的創傷啊!”
“第二、年紀比起來,她8歲時,就承擔了你現在15歲所承擔的失母之痛!她那么小,還不懂什么是死亡,卻要面對永遠失去媽媽的殘酷現實。”
“你自己說說,你是不是要比她命好?......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劫數啊!沒辦法,躲不掉的!”老道士語重心長地說道。
面對老道士的一席話,張幺妹低下頭,沒有再吱聲。她不敢看老道士那布滿滄桑和悲情的眼睛,仿佛那眼睛里藏著太多的痛苦與無奈。
不知怎么回事,聽完老道士的這些話,一直處于精神崩潰邊緣的張幺妹,竟然一下子感覺精神放松多了,心里也釋然了不少。她開始意識到,原來這世界上,還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他們都在堅強地活著,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一直沉浸在痛苦中呢?
“幺妹,你看,你和道士爺爺家里的孫女兒比起來,確實要幸運的多。你是讀書人,你要明白一個道理,當你自己覺得不幸時,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他們都在堅強地活著。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每個人都躲不掉的,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白事管堂人不失時機地在旁邊配合著老道士的話,對張幺妹不斷進行著勸說和開導。
“幺妹,人們都講,科學的盡頭是玄學,明天媽媽就要出殯了,要去她該去的地方。這里面,有些老班子人定的規矩,你要遵守哈,這樣的話,對你媽媽,對你們這個家,都有好處的。下面,就叫道士爺爺給你詳細的講哈!”白事管堂人語氣溫和,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你們說吧,我聽著的!”張幺妹低著頭,輕聲地說,聲音雖然微弱,但卻帶著一絲堅定。
有了上面的鋪墊,張幺妹安靜多了,也開始聽得進大家的話了。她的眼神不再那么空洞,而是有了一絲神采。
“明天就是你母親下葬的日子,民間一直有孝子不回頭的說法。什么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逝者下葬時,作為孝男孝女,可以放聲大哭,把心中的悲痛都釋放出來。但是,下葬完成之后,回途的路上,不能回頭、不能哭泣。”主科老道士神情嚴肅,一字一句地說道。
“我再給你講講為什么不能回頭不能哭的原因吧,讓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民間相傳,原因有二點:第一點,對逝去的人不好。如果哭著回來或者回頭,會讓逝者傷心不已,內心不忍。逝者的靈魂就會跟著回家,這樣的話,逝者就不能超生了,會成為孤魂野鬼,這是任何親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我們都希望逝者能夠安息,能夠去往一個美好的地方。”
“這第二點嘛,會對自己不好。如果自己是一個體質比較虛弱,陰氣比較重的人,這時候若回頭看或回頭哭,很容易看到不該看的東西,造成精神上的損害。容易被不干凈的東西纏身,沾染陰煞氣,容易患病得災。這也是任何親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我們都希望你能健健康康的。”
“相反,葬禮完成后,沒有哭泣沒有回頭,逝者看著子女和親朋安靜的回去,才能夠放心離開,去他們該去的地方。他們相信,沒有了自己,這些子孫們也會過的很好。”主科老道士說得很專業,聲音沉穩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一種神秘的力量。
張幺妹聽得很入迷,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恍然大悟的神情。她開始明白,這些規矩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對生者的一種保護。
心門打開了,也就學會放下了,心情釋然了。人們欣喜地看到,當晚,張幺妹開始進食了,而且還吃了不少東西。她坐在桌前,雖然吃得有些機械,但那也是她重新振作的一個開始。
第二天,陽光灑在山巒間,給這片土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母親入土為安后,張幺妹也表現得很堅強。她牢記老道士的話,和幾個哥哥對母親磕完頭作完揖后,和眾親友安靜地離開了。一路上,雖有淚花在眼中閃耀,那是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但她始終堅持沒讓眼淚流下來,更沒有回頭不舍張望。她的步伐雖然有些沉重,但卻充滿了堅定。
事后,有好事者問老道士:“親人下葬后,回來的路上,如果有親人邊哭邊回頭了,逝者的靈魂,真的會跟著回家嗎?”
老道士微微瞇起眼睛,望著遠方,緩緩說道:“我不知道逝者的靈魂,會不會真的跟著親人回家。但我知道:這樣的話,會有很多逝者家屬,對親人的離世,會長久念念不忘、悲痛欲絕、難以釋懷。個別情況,還會沉浸在過往的悲痛中,無法自拔,最終釀成新的悲劇。我們遵守這些規矩,不僅僅是為了逝者,更是為了生者能夠更好地生活下去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