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方文婷
安丘不通江、不靠海、不沿邊,卻能成為“中國蔬菜出口第一縣”,享有“世界菜籃子”的美譽,農產品出口額連續16年領跑全省縣域,蔬菜出口常年占濰坊市的60%以上、山東省的七分之一,進一步叫響了“安丘農品、國際品質”這一獨特“IP”,為濰坊乃至全省農業優勢產能拓展空間,提供經驗遵循。
安丘農品成功“出海”的秘訣是什么?瞄準生態農業細分賽道,深耕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構建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不斷引領創新蝶變,這些正是其農產品出口量質齊升的關鍵所在。
瞄準生態農業細分賽道
走進安丘市長生源生態家庭農場,自動卷簾機、自動放風機、水肥一體機等智能化設施正不斷為這片土地注入新動力,旁邊大片的姜田郁郁蔥蔥,麗蚜小蜂、捕食螨、食蚜癭蚊等昆蟲正替代農藥成為農作物的“守護神”。
農場負責人王寶杰站在田邊,眼中滿是欣慰,他感慨道:“過去種姜完全依賴傳統化肥,土壤板結得厲害。一旦姜瘟病暴發,一年的心血基本就打了水漂,現在大不一樣了。”王寶杰語氣中透著自豪,“我們引入了‘脫毒姜種+系統化植保’技術,化肥使用量銳減65%,土壤有機質含量從0.8%一路飆升到2.2%,畝產更是從3000公斤躍升至6000公斤。種出來的大姜品質上乘,成功叩開了歐盟等市場的大門。”
生態農業宛如一把精巧的鑰匙,為安丘農業發展打開了全新的大門。在匯海生態家庭農場,“魚菜共生”新模式讓人眼前一亮。“我們將傳統蔬菜大棚變成一個生態圈,養觀賞魚的水過濾后,變成自帶有機肥的‘營養液’。”農場負責人賈國亮介紹,利用這種模式,生態蔬菜一年可種5至8茬,每茬節約成本20%以上。
點綠成“金”,生態農業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新財富、新可能。從2007年開始,安丘就堅持用“國際最嚴標準”抓農產品質量,實施全域全程監管,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服務中心,組建全省首支108人的專職農安員隊伍,實行最嚴厲的“合格證+二維碼”市場準入制度,嚴把“源頭控制、過程監管、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四道關口,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根基。
走進石埠子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員李曉敏正在草莓種植棚里認真核實數據庫中的種植信息,并在“農安寶”App上,掃入樣品編號、添加現場圖片,完成一次抽樣,不一會兒樣本就被“送”入果蔬快檢實驗室。
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種植、檢測、監管等要素信息,最終都會匯入“智慧大腦”——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平臺上,安丘60萬多個地塊的普查信息、1000余個農資經營門店的信息庫、170多個大集的開集時間和位置皆可實時查看。
在此基礎上,安丘市持續創新,率先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碼、生態原產地溯源碼“雙碼”認證,為每一個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主體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電子安全碼”。一旦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買家便可追溯碼源,找到相應的經營主體進行維權或投訴。
生物防治“黑科技”與嚴格的全域全程監管體系,化作兩把“安全鎖”,助力安丘農產品憑過硬品質勇闖世界。
深耕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
馥郁多汁的石埠子草莓、綿軟香甜的柘山蜜薯、飽滿圓潤的輝渠小米……這些耳熟能詳的名特優新農產品,正成為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致富產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引擎。去年,安丘爭創了全國首個名特優新農產品整體推進試點市。
當前,農產品市場競爭的制勝法寶已不再僅僅取決于種植規模,而是是否擁有高品質和差異化的品牌優勢。近年來,安丘市大力實施“品牌強農”行動,以“安丘農耕”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搭建“區域公用品牌+產業品牌+企業品牌”矩陣,構建“綠色有機農產品—特質農品、中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三級培育梯隊,持續放大品牌效應、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安丘柘山鎮,蜜薯正在變成“金疙瘩”。“柘山蜜薯真是種對了,畝產4000公斤左右,一畝地能收入一萬多元。”金錢洼村村民姚炳元提起自家蜜薯就樂得合不攏嘴。依托蜜薯特色農業種植,該村成為名副其實的“金錢洼”。
不光柘山鎮,安丘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特色農產品,輝渠小米同樣名聲在外。“我們的小米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有機食品認證,用上高檔包裝,每斤能賣到十五六元。”安丘市百泉春谷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夏方軍表示。
在安丘廣袤沃野上,農業品牌建設正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這個農業大縣規劃建設特色雜糧、優質瓜菜等五個特色產業隆起帶,繪制全域優質農產品地圖,開展“一鎮(村)一品”提升行動,形成了40余種特色農產品突出差異、競相發展的格局。
目前,安丘擁有119個綠色有機農產品等國字號品牌,其中涵蓋12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8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3個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等,安丘大姜、安丘大蔥入選歐盟地理標志產品認證保護范圍,品牌農產品平均溢價達25%。
講好品牌故事、提升產品效益,安丘農產品又一次迎來了飛躍和蝶變,特色農品出口“領跑”全國。
構建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
在山東魯豐集團有限公司食品加工車間,一條條生產線高速運轉,肉雞在這里通過屠宰、加工、制熟、冷凍等工序,變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預制菜品,進入全球商超。
“企業主營禽肉、冷凍面食、果蔬罐頭等產品,出口訂單已經排到了6月份,其中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傳統出口市場占比超90%。”魯豐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拉長產業鏈條,成為安丘農品出海的另一個制勝法寶。近年來,安丘以優勢特色產業為依托,以融合發展為導向,形成了果蔬加工、肉類加工、飼料加工、調味品和食品添加劑等門類較為齊全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打造出了以大姜、大蔥、禽肉等為主的14個省級產業化聯合體,形成了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此外,安丘農產品加工“集群效應”非常突出。走進高端食品產業園,斧創農業、立群食品等一大批優質項目在這里扎根,與產業園周邊布局的今麥郎飲品、中糧面業等聯通,孕育出一個新的產業集聚中心。諸多外資企業也被安丘雄厚的農業發展基礎吸引,紛紛在此建廠,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日世(濰坊)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正助力安丘更好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鏈式思維”與“集群效應”,增加了農產品加工企業“抱團出海”的底氣。近日,安丘組織了源清田、大順食品、魯豐集團、鑫碩食品等多家龍頭企業赴日本參加第50屆日本國際食品飲料展覽會,向全球客商展現“安丘農耕”的卓越品質,收獲了高度關注與認可。
搭建“全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安丘農業出口韌性更足。“華濤食品的外貿訂單持續增長,銷售額連續三年以10%以上的增速發展,產品60%以上出口到國外。”談起企業出口情況,華濤食品出口部經理任瓊瓊信心十足。
深入觸摸安丘農業脈動,新變化無處不在。瞄準生態農業細分賽道、深耕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構建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這既成為安丘挎起“世界菜籃子”的底氣,也為全市乃至全省農業蹚出了一條可借鑒、可復制的躍升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