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口疼痛、咀嚼困難、關節彈響,
甚至引發“毀容”危機……
困擾千萬國人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MD)
終于迎來破局方案!
近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福建省口腔醫院)“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多學科聯合診療門診”開診,五大學科專家“組團”出擊,專治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讓患者告別重復掛號、跨科奔波的診療煩惱。
(網絡圖)
傳統診療三大痛點,這次徹底顛覆
TMD病因復雜,涉及關節、肌肉、咬合等多系統問題。過去患者需輾轉顳下頜關節科、頜面外科、正畸科、修復科等多個科室,面臨多重困難:
掛號難:多次預約不同專家,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確診難:單科視角易誤診漏診。
治療難:科室間方案割裂,反復折騰。
多學科專家“組團 ”終結誤診困局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頜面外科主任醫師吳燁表示,針對顳下頜關節病結構復雜、發病率高且易引發咀嚼、言語功能障礙及心理問題這一情況,醫院首個顳下頜關節多學科聯合(MDT)門診正式落地。
該門診打破傳統單科診療壁壘,由顳下頜關節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正畸科、修復科、影像科五個學科專家組成診療團隊,實現三大突破:
精準診斷:多學科聯合評估關節功能與咬合關系,破解誤診漏診難題。
個性治療:定制包含“保守治療 - 咬合板矯正 - 微創手術”的階梯治療方案。
全周期管理:覆蓋牙頜面畸形矯正、修復前后關節評估等全流程干預。
四大核心診療場景
●疼痛/功能異常:關節區疼痛、張口受限、關節彈響。
●正畸/修復協同:矯正或修復治療前后的關節功能。
●咬合重建:數字化咬合板輔助關節功能恢復。
●畸形矯正:針對牙頜面畸形引發的關節紊亂綜合治療。
關于TMD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以顳下頜關節區及咀嚼肌系統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的統稱。其發病機制復雜,涉及多因素相互作用,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咬合功能異常、創傷(包括外傷和微小創傷)、免疫因素、睡眠障礙以及全身或局部疾病等。
高發人群:20-40歲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教師、程序員、主播等職業人群成高危職業群體。
預警信號:張口“咔噠”響、咬硬物時劇痛、突然出現“下巴掉環”現象。
隱形推手:長期單側咀嚼、熬夜磨牙、精神壓力過大。
連帶傷害:可能引發偏頭痛、耳鳴、頸椎病等。
自救貼士:熱敷關節區、避免大口啃蘋果、練習“下巴休息位”。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張帥
通訊員:雷麗珊、羅博文
編輯:李子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