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家企業因關聯交易被索賠千萬,另一家企業卻因合規操作免于追責——為何結局截然不同?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結合新《公司法》與典型案例,拆解關聯交易合法性的核心三要素,助企業避開“雷區”。
一、引子:關聯交易為何成企業“高危區”?
2023年,某餐飲巨頭因關聯交易被股東起訴索賠1.2億元,法院最終認定交易程序存在瑕疵,判令賠償損失。這一案例引發熱議:關聯交易究竟是“商業利器”還是“法律陷阱”?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俞強律師指出:關聯交易本身合法,但90%的企業因忽視合規三要素而踩雷。本文從信息披露、程序合法、對價公允三大維度,拆解合法關聯交易的底層邏輯。
二、合法三要素:企業必須守住的“生死線”
要素1:信息披露——陽光下的交易才安全
案例:A公司向關聯方B采購設備,未向股東披露B公司實控人與A公司高管系親屬關系。后因設備質量問題引發訴訟,法院認定隱瞞關鍵信息構成惡意關聯交易,判令賠償損失。
法律要點:
披露范圍:需包括交易主體關系、交易內容、定價依據等核心信息(《公司法》第182條);
披露對象:股東、董事會及利益相關方均需知情;
風險提示:上市公司還需遵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否則可能觸發證券違規。
行動指南:
建立《關聯交易信息披露清單》,明確必須披露的15項內容;
通過股東會、官網公告等多渠道同步披露,留存書面記錄。
要素2:程序合法——流程合規是“護身符”
案例:C公司董事張某主導公司與關聯方簽訂合同,未回避表決。法院認定程序違法,判令交易無效并賠償損失。
法律要點:
表決回避:關聯方不得參與表決(《公司法》第124條);
決策層級:根據交易金額占比,需經董事會或股東會批準(《公司法》第185條);
文件留存:會議記錄、投票結果等需完整歸檔。
行動指南:
公司章程中設定關聯交易分級審批機制(如:50萬以下董事會審批,50萬以上股東會審批);
使用電子投票系統強制關聯方回避,避免“人情干擾”。
要素3:對價公允——價格是“終極試金石”
案例:D公司以市場價2倍向關聯方采購原料,法院委托第三方審計發現價差超30%,最終認定損害公司利益。
法律要點:
定價基準:需參照獨立第三方市場價格或評估報告(《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第76條);
舉證責任:原告可申請司法審計、專家證人介入;
例外情形:戰略性虧損需經特別說明并獲股東會追認。
行動指南:
建立關聯交易價格比對數據庫,實時監控偏離度;
引入獨立財務顧問出具《定價公允性意見書》。
三、風險升級:2024年新《公司法》的三大變化
擴大關聯方范圍:新增“實際控制人間接控制的企業”;
加重高管責任:未履行報告義務可直接追責(第182條);
強化股東監督:小股東可憑1%股份提起代表訴訟(《公司法解釋五》第1條)。
俞強律師特別提示:2024年10月起,關聯交易合規審查將納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違規企業可能面臨融資受限、招投標扣分等連鎖風險。
四、企業合規行動清單
制度層面:修訂公司章程,設定關聯交易專項條款;
操作層面:每季度開展關聯交易合規自查;
文檔層面:建立“一案一檔”電子化存檔系統;
培訓層面:每年組織高管參加關聯交易法律培訓。
五、互動話題
您在經營中是否遇到過關聯交易爭議?是程序瑕疵、價格爭議還是信息披露不足?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經歷,俞強律師團隊將選取典型問題匿名解答。
風險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案件需咨詢專業律師。關聯交易合規無小事,細節決定企業生死。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北京大學法律碩士,專注公司治理與商事爭議解決領域15年,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關聯交易合規方案設計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