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的漲跌,始終緊緊揪著人們的心。在探討房價走勢時,我們往往習慣于關注政策導向、利率波動。但今天,讓我們轉換視角,將目光聚焦在國家 “人” 的變化上。畢竟,“人往哪兒跑,錢往哪兒流”,這對我們手中的房產以及未來房價走向,都有著深遠影響。
有句話說得好,“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此言非虛。當人口數量減少,結構發生變化,年輕人日益減少,老年人逐漸增多,購房需求必然會隨之產生巨大改變。這不,最新的 2024 年部分省份人口數據新鮮出爐,其中蘊含的信息量極為龐大。
全國人口現狀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態勢。國家統計數據表明,人口負增長已成為既定事實。當下人口變化呈現出幾個顯著特點:少子化趨勢加劇,新生人口數量銳減;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口占比持續上升;而且區域人口變化差異明顯,呈現出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的不均衡態勢。
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各地人口增減情況可謂涇渭分明。人口增加的 “明星省份” 中,廣東以常住人口增加 74 萬,出生人口同樣位居全國第一的傲人成績,連續 18 年穩坐中國人口最多省份的寶座,堪稱 “人氣王”,其強大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浙江也表現不俗,外省凈流入人口達 45.4 萬,總常住人口增加 43 萬,眾多人 “用腳投票” 選擇浙江。此外,新疆增加 24.8 萬、福建增加 10 萬、海南和西藏各增加 5 萬。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在中部六省中一枝獨秀實現人口正增長,增加 2 萬。但深入分析發現,安徽去年人口自然減少 13.7 萬,全靠 15.7 萬外地人遷入才得以實現正增長。而人口減少的 “失血地區”,四個直轄市中,上海減少 7.19 萬、北京減少 2.6 萬、重慶減少 0.96 萬,僅天津與去年持平,這一信號值得密切關注。此外,山東減少 42.8 萬、河南減少 30 萬、湖南減少 29 萬、遼寧減少 27 萬、吉林減少 22.1 萬、山西減少 20.03 萬。東北地區人口負增長加劇,遼寧、吉林、內蒙古常住人口均在減少,黑龍江雖 2024 年數據未全,但從 2014 年到 2023 年,常住人口已減少 546 萬人。
人口的減少與流動,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需求端萎縮,年輕人數量減少,結婚登記數也大幅下滑。據民政部數據,2024 年全國結婚登記數僅 610.6 萬對,創下近 40 年來新低,相比 2023 年減少了 157.4 萬對。年輕人結婚意愿降低,婚房剛需自然大幅縮水。同時,改善需求也受到抑制,盡管部分年紀稍大的人渴望改善居住條件,但整體人口減少,加之經濟預期不明朗,許多人選擇暫時擱置換房計劃。供給端壓力增大,在一些人口外流的二三線城市,房屋空置率急劇攀升。2023 年,全國部分三四線城市住房空置率甚至超過 20%,鶴崗便是典型例子。開發商見狀,拿地積極性大不如前,2023 年全國土地成交款同比下降 20.4%。在人口流出地,房價面臨巨大下行壓力,人少房多導致房屋滯銷,價格下跌。2023 年,超半數三四線城市房價下降,部分資源枯竭城市如阜新、玉門,房價更是低至 “白菜價”。房地產投資熱情也明顯降溫,2023 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 10.5%。
未來樓市,已不再是 “閉眼買都能漲” 的黃金時代。城市的 “吸人” 或 “趕人” 能力,將成為決定樓市走向的關鍵因素。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杭州、成都、武漢等地,憑借厚實的經濟基礎、豐富的工作機會和優質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持續吸引外地人口流入。因此,這些城市好地段、高品質的房子需求相對穩定。2023 年,核心城市的高端改善房需求旺盛,房價較為堅挺,部分優質地段甚至有所上漲。然而,2024 年京滬常住人口開始減少,這一新變化警示即便頂級城市也并非毫無憂患,房地產市場同樣面臨調整壓力。而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和資源枯竭型城市,由于產業基礎薄弱,就業機會有限,不僅難以吸引外地人口,本地年輕人也大量外流。房子越建越多,購房需求卻不斷萎縮,導致房價下跌、庫存積壓。2023 年,這些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與價格顯著下滑,部分地區樓市近乎 “冰凍”。
面對如此復雜多變的房地產市場形勢,普通人在買房賣房時應做出明智抉擇。首先,核心邏輯是緊跟 “人流” 做決策。城市的人口流動趨勢是判斷房產價值的重要依據。若打算買房,務必明確目標城市是人口流入地還是流出地。人口持續流入的城市,購房需求有支撐,房產保值增值潛力較大;反之,人口流出城市的房產投資需謹慎。
身處 “搶人大戰” 優勢的一線、新一線城市的朋友,核心地段、配套完善的優質房產長期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但不能盲目樂觀,畢竟市場大環境存在不確定性。購房時需全面考量,關注房產品質、周邊發展潛力等因素。例如,一些新興區域雖當前配套稍欠成熟,但隨著規劃落地,未來發展空間大,也值得關注。
三四線城市的朋友,若為自住需求,可多比較不同樓盤,抓住開發商急于回款的時機(如年底促銷期),爭取砍價,或許能買到心儀且性價比高的房子。若考慮投資,務必慎之又慎。需深入分析城市發展前景、人口流動趨勢以及未來購房需求等。比如,某些三四線城市雖當前房價低,但缺乏產業支撐和人口流入動力,未來房產轉手難度大,投資需謹慎。
此外,關注產品本身也至關重要。未來,質量好、戶型優、物業服務佳且具備科技含量的房子,以及養老房、高品質長租公寓等有特殊功能的房子,可能更受市場青睞。購房時應注重這些因素,提升居住舒適度與房產附加值。以養老房為例,除關注房屋本身品質外,周邊醫療配套、環境舒適度等因素也至關重要。
最后,無論何時,購房都應量力而行,合理控制杠桿。要根據自身經濟實力,避免過度借貸增加經濟負擔。房子本質是用于居住,不能因購房使生活質量大幅下降,甚至陷入財務困境。要確保每月還款在可承受范圍內,保障生活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總之,中國房地產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過去普漲時代已然結束。未來,城市間、房子間的分化將愈發顯著。讀懂人口流動趨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理性決策,才能更好守護我們的財富,在房地產市場的風云變幻中做出明智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