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四千年前大禹治水,用疏導之法平息水患,讓百姓安居樂業。
如今,我們面對就業“洪水”,同樣需要智慧與魄力。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強烈信號:穩就業已成重中之重,政策工具箱正在全面打開。
就業就是底線:政策組合拳直擊痛點
2025年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08萬人,看似數字亮眼,背后卻是暗流涌動。
3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2%,而1222萬高校畢業生如潮水般涌來,就業形勢比往年更嚴峻。
就像大禹治水要先摸清河道,政策制定者也在精準把脈: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四穩”之首就是穩就業。
穩崗返還,給企業吃下定心丸。
對受關稅影響大的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提高了。
呼和浩特市就有企業拿到了真金白銀,一家家政公司負責人說:“返還的錢能給員工漲工資,大家更安心干活了。”
這種政策就像給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讓他們有底氣不裁員、少裁員。
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競爭力。
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這些重點群體,正在接受大規模培訓。無人機駕駛員、數據標注員等新興職業培訓項目,讓求職者有了一技之長。
呼和浩特市一季度就培訓了6600人次,有人從工廠流水線轉到了數據標注崗位,收入漲了不少。
宏觀政策發力:財政貨幣協同破局
大禹治水講究“疏堵結合”,穩就業同樣需要多管齊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發力,就像兩條巨龍,攪動就業春水。
財政政策正真金白銀的投向基建。
地方政府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發行,錢往哪兒投?
基建、民生領域。這些項目不僅能直接創造就業崗位,還能帶動上下游產業。
蚌埠市把招聘會搬進涂山廟會,既傳承了大禹文化,又吸引了企業入駐,創造了210個崗位。這種“文化+就業”模式,就是財政政策撬動就業的生動案例。
而貨幣政策也在精準滴灌促消費。
降準降息、服務消費再貸款,這些政策都是為了拉動消費。消費起來了,服務業就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文旅、醫療、養老這些行業,正成為就業新藍海。有位退休阿姨參加了社區養老護理培訓,現在在一家養老院工作,她說:“既能幫助老人,又能掙錢,一舉兩得。”
逆周期調節:跨越寒冬的智慧
經濟有周期,就業也有冷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就是要在寒冬中播撒春天的種子。
降息與擴大投資,激活市場活力。降息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擴大投資則直接創造需求。
政府花錢拉動需求,中低收入群體和服務類消費是關鍵。有位小餐館老板說:“現在來吃飯的人多了,我又招了兩個服務員。”消費興則經濟興,經濟興則就業穩。
結構性改革,培育就業新動能。消費升級、產業轉型,這些長期政策正在悄然發力。呼和浩特市圍繞“六大產業集群”開展培訓,無人機駕駛員、數據標注員等新職業供不應求。這些新動能就像春天的嫩芽,終將長成參天大樹。
就業路上的光
就業穩,則民心穩;民心穩,則天下安。
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道理。大禹治水讓百姓安居,今天的穩就業政策同樣是在守護民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職業技能培訓就是最好的“漁”,讓求職者有了在就業市場搏擊的能力。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逆周期調節就是要讓就業的春天來得更快一些。
站在歷史的長河邊,我們看到大禹治水的智慧依然閃耀。
今天的就業政策,同樣體現著“以人為本”的初心。穩崗返還、職業培訓、財政貨幣協同、逆周期調節,這些政策就像一張大網,兜住了就業的底線。
對求職者來說,要抓住政策紅利,提升技能,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對企業來說,要珍惜政策支持,穩崗擴崗,與員工共渡難關。對政府來說,要持續完善政策工具箱,讓就業的活水長流。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之基。當政策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我們相信,就業的寒冬終將過去,春天的故事正在書寫。
正如杜甫在《負薪行》中寫的:“筋力登危集市門,死生射利兼鹽井。”勞動者的堅韌與政策的溫暖相遇,必將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言叔,資深財經觀察者,20年筆耕不輟,用歷史的眼光解讀財經,關注我,看懂趨勢,看到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