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菜一湯88元,1小時搞定,還順手把雇主家的油煙機擦得锃亮。按理說這錢掙得挺穩當,可為啥突然就沖上熱搜了?原來她曬工資條時說了句"半年月薪近2萬",這下子炸鍋了。"她穿瑜伽褲做飯,像拍美食短劇!"評論區滿是調侃。可仔細想想,996的打工人哪有時間下廚?外賣吃多了胃不舒服,自己做飯又怕麻煩。88元換一頓現炒家常菜,比外賣貴點但吃得安心,這買賣劃算得很。
行業現狀:健康餐需求催生新賽道:90后白領張女士的體檢報告亮紅燈,血脂超標讓她成了私廚客戶。"外賣油鹽重得嚇人,點個輕食沙拉又貴得離譜。"她每月花1600元請私廚做減 脂餐,算下來比健身房年卡還劃算。
這行說老也不算老。2014年有人想搞APP做代廚服務,結果客戶口味千奇百怪,有人嫌不夠甜,有人要加半碗糖,最后項目黃了。如今從業者多是"野生廚師",靠小紅書種草和熟人推薦存活。95后私廚小婷的年夜飯訂單爆滿,春節10天賺2萬,可這種旺季僅占全年1/5。
爭議焦點:一位從業者算過賬:88元/單扣去食材交通費,凈收入不過萬元。"她曬的2萬,可能是某個月的'爆款'訂單。網友理智派的質疑不無道理。法律專家指出:私廚行業缺乏監管,一旦出事就像踢皮球。去年杭州某私廚因食物中毒被索賠,最后法 院判決雙方各承擔50%責任。這種灰色地帶,讓行業始終難以規范化。
盡管爭議不斷,私廚市場仍在野蠻生長。數據顯示,95后從業者占比超60%,春節檔訂單量激增220%。部分聰明人開始探索新模式:與生鮮電商合作實現"食材+廚師"一站式服務,或是推出廚房預制菜,壓縮現場烹飪時間。
杭州市監局正研究將私廚納入家政行業監管,健康證、食安險等準入門檻或將出來。人社部公布的42個新工種里雖無"私廚",但"燒烤料理師"的入選預示著新興職業的春天。當行業走向標準化,或許真能誕生屬于"家的味道"的職業化路徑。
在杭州某小區,私廚小李正收拾工具準備離開。雇主遞來保溫杯:"下次記得放點枸杞。"這個細節能看出,私廚服務早已超越簡單的烹飪,更像是都市人對生活儀式感的追求。當"月薪2萬"的標簽褪去,真正考驗行業的,是如何在煙火氣中守住初心。畢竟,再精致的外賣也包不進這份人情味。如果有一天,你也能輕松請到私廚上門做飯,但每月要支付88元×30天=2640元的生活費,你會選擇這種"米其林家庭套餐",還是繼續抱著外賣湊合過日子?這背后是消費升級的必然,還是年輕人對"便利"的妥協?結語:你愿意為一頓飯花88元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