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生病吃藥是常有的事。為了方便吞咽或控制藥量,不少人習慣把藥片掰開、碾碎后服用。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有些藥物一旦掰開服用,不僅會失去藥效,還可能帶來致命風險!為大家揭開這6類藥的“危險真面目”,趕緊自查家中藥箱!
一、緩控釋制劑:藥效失控,風險翻倍
代表藥物:硝苯地平緩釋片、格列吡嗪控釋片、鹽酸曲馬多緩釋片
危險原理:這類藥物采用特殊工藝,讓藥物在體內緩慢、勻速釋放,維持長時間藥效。掰開后,藥物外殼被破壞,原本8-12小時釋放的藥量,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部釋放,導致劑量暴增,引發低血壓、低血糖甚至休克!
真實案例:曾有高血壓患者為方便吞咽掰開硝苯地平緩釋片,結果血壓驟降,昏迷送醫搶救。
二、腸溶片:傷胃又失效
代表藥物:阿司匹林腸溶片、奧美拉唑腸溶片
危險原理:腸溶片外層有耐酸包衣,能確保藥物順利通過胃部,在腸道內溶解吸收。掰開后,藥物直接在胃中釋放,不僅會刺激胃黏膜,引發潰瘍、出血,還會因胃酸破壞藥效大打折扣!
特別提醒: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心血管患者,更要警惕掰開服藥風險!
三、多層片:破壞藥效“黃金配比”
代表藥物:復方丹參片(部分多層片劑型)
危險原理:多層片由不同成分分層壓制,每層發揮不同作用。掰開后,各層藥物提前混合釋放,導致藥效失衡,甚至引發不良反應。
四、口含片:“隱形毒藥”入喉
代表藥物:硝酸甘油舌下含片
危險原理:硝酸甘油需通過舌下黏膜快速吸收緩解心絞痛。掰開后,藥物接觸面積增大,可能刺激口腔黏膜,甚至誤吞入胃,導致藥效延遲或失效,延誤搶救時機!
五、膠囊劑:粉末嗆肺,刺激食道
代表藥物:阿莫西林膠囊、布洛芬膠囊
危險原理:膠囊外殼不僅是“包裝”,更是為了掩蓋藥物苦味、保護食道。掰開后,粉末直接接觸口腔、食道,容易引起嗆咳、灼燒感,還可能因胃酸破壞降低療效。
六、糖衣片:苦藥傷胃,療效打折
代表藥物:黃連素片、氯霉素片
危險原理:糖衣能掩蓋藥物苦味,保護藥物不被胃酸破壞。掰開后,藥物直接接觸胃酸,苦味刺激嘔吐,且藥效大幅降低,還可能損傷胃黏膜。
安全用藥小貼士
服藥前必看說明書:標注“緩釋”“控釋”“腸溶”“膠囊”等字樣,切勿掰開!
特殊需求咨詢醫生:如吞咽困難,可聯系醫生調整劑型(如更換為口服液、顆粒劑)。
家中老人重點提醒:老人常因視力、理解能力下降誤操作,子女需耐心指導。
生命無小事,用藥需謹慎!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