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點燃戰火,向巴基斯坦多個地點發射導彈,并且出動由陣風戰機組成的強大編隊突襲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面對印軍侵犯沒有任何慌亂,緊急啟動應急方案,出動以殲10C、梟龍和ZDK03預警機組成的強大編隊進行應對。巴基斯坦方面公布戰果稱,在首次空戰中擊落6架印軍戰機,其中擊落3架陣風戰機。按照相關方面情況,印軍戰機給人的感覺就是在實戰中毫無還手之力。
陣風戰機神話破滅,剛起飛還未發現殲10C就被霹靂15遠程擊殺。據報道,巴基斯坦空軍殲-10CE戰斗機發射的霹靂-15E遠程空空導彈,以超視距打擊能力在160公里外鎖定印度陣風戰機,后者甚至未能觸發雷達告警便化為一團火球。很顯然,空戰是體系對體系的較量,印軍戰機編隊雖然龐大,但是缺乏體系支撐,在對抗中只能被動挨打。這次空戰就體現了制空權爭奪戰的深層邏輯——體系化作戰與遠程火力長臂的碾壓性優勢。
霹靂-15E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200公里,遠超印度陣風配備的“流星”導彈(150公里)和“米卡”導彈(60公里)。殲-10CE裝備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達250公里,而陣風的RBE-2雷達僅能覆蓋200公里。殲10C電子戰系統在實戰中也是完全壓制陣風的電子干擾吊艙。霹靂-15采用“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雙向數據鏈”技術,末端沖刺速度可達9馬赫,配合主動雷達制導,根本不會給印軍戰機任何逃生機會。
印軍飛行員還沒有發現殲10C,霹靂15導彈已經發射,印軍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導彈擊中。多次實戰經驗表明,在被殲10C鎖定后,陣風戰機雷達告警后僅剩7秒逃生時間。巴基斯坦“ZDK-03預警機+殲-10CE”的協同體系,可對印度空軍A-50EI預警機形成威懾,迫使印軍指揮節點后撤,從而讓印軍空戰體系變得更加被動。印度旁遮普省的阿克連·卡蘭村居民拍攝到一枚法國MBDA公司制造的MICA空空導彈殘骸,仍連接在發射器上。這說明陣風被擊落前沒有來得及進行任何反應。
體系被壓制,印軍首次空戰完敗,殲10C和紅旗9一戰立威。巴基斯坦通過“ZDK-03預警機+殲-10CE+梟龍Block3”的聯合作戰網絡,實現雷達數據實時共享。印度陣風雖配備“頻譜”電子戰系統,但其數字化干擾能力僅相當于殲-10CE的1/3,導致其體系作戰能力完全處于弱勢。因為體系上完全被壓制,印軍在首次空戰遭遇完敗。目前關于陣風被擊落的視頻和圖片已經到處傳播,印度就算想要進行掩蓋也變得十分困難。
印度空軍裝備來自俄、法、美、以等多國,后勤保障復雜化導致戰備率常年不足60%,同時因為戰機來自多個國家,很難建立完善的體系,導致印軍空戰始終處于體系弱勢。紅旗-9P對5馬赫以上目標的攔截成功率超85%,而印度S-400對同類目標不足5%。此次擊落陣風驗證了其對隱身戰機和超機動目標的打擊能力。印度目前還不愿意承認事實,但從相關證據可以看出,巴基斯坦披露的情況屬實。號稱“四代半”戰機的法國“陣風”確系被紅旗-9P或殲-10CE擊落,這對印軍也是極大打擊。
數據鏈融合,從單兵到體系的升維,巴基斯坦顯然走在印軍前列。未來殲-35隱身戰機若出口巴基斯坦,將徹底打破印度S-400的防空神話,形成“代際壓制”。印度空軍不僅輸掉了這場空戰,更暴露了其“拼湊式現代化”的致命缺陷。體系化、智能化、低成本將是贏得未來空戰的關鍵。印軍經過這一戰,也會認清自身差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