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選塵埃落定,曾揚言要“保護臺島”的那個人,如今下場很慘!
據澎湃新聞消息,近日,澳大利亞聯邦大選結果出爐,澳大利亞工黨以壓倒性優勢繼續保持執政黨地位,總理阿爾巴尼斯開啟第二個任期。而反對黨聯盟黨領袖達頓,卻遭遇政治生涯最慘痛的失敗:不僅沒能入主總理府,甚至丟掉了該黨的國會議席。
作為澳大利亞政壇的標志性強硬派,達頓的敗選和他的極端反華立場有很大關系。估計很多朋友還記得,他在擔任澳大利亞國防部長期間,曾公然叫囂,要協助美國“保護臺灣”。此外,他提出削減移民名額、禁止海外投資者購房等政策,矛頭直指有中國背景的移民和投資者。
達頓的立場、言論和表現,在澳大利亞140萬華人社區中引發強烈反彈。華人選民用選票表達了不滿,直接沖擊了達頓的選區支持率。
達頓的敗選,也和他刻意模仿特朗普的競選策略有關。他提出削減政府開支、聯邦部門裁員等主張,甚至直接套用特朗普的口號,打出“讓澳大利亞再次偉大”的標語,試圖復制特朗普2016年的勝利,但是他沒有看到特朗普目前面臨的政策失敗,他也要跟特朗普一樣賭個人政治前途,賭國家命運。
而且特朗普上臺后的表現,也結結實實打了達頓一記耳光。為什么這樣說呢?澳大利亞對華強硬派想追隨美國,但特朗普對澳大利亞加征鋼鐵關稅、破壞美澳貿易關系,甚至要求澳大利亞把制造業遷到美國,徹底暴露了“美國優先”的自私本質。澳大利亞選民目睹特朗普的混亂執政和極端自私后,對他的“效仿者”達頓必然產生反感,避之不及,又怎么會支持他。
對比之下,阿爾巴尼斯政府在執政期間,雖面臨國民生活成本危機,但應對颶風災害、推動醫療改革、提出“首購族5%首付購房”等政策,展現了務實親民的形象。
此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達頓的強硬立場和澳大利亞的實際利益存在根本沖突。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合作已經深度融合:中國是澳大利亞鐵礦石、農產品、教育出口的最大市場,而澳大利亞的能源轉型與技術升級也離不開中國投資。
工黨政府在競選期間明確承諾,要謹慎處理對美關系,同時維護和中國的經貿合作,這種平衡策略更符合澳大利亞經濟對華依賴的現實。達頓主張的“對華遏制”,在選民看來,無異于經濟自殺。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解放軍055型驅逐艦編隊完成環繞澳大利亞的航行,西方國家對此集體沉默,這一事件本身就已經傳遞出明確信號:澳大利亞如果繼續充當美國“印太戰略”的棋子,必將承受戰略風險和經濟代價的雙重打擊,中國不會善罷甘休,西方也不會為澳大利亞提供庇護。
在此背景下,工黨政府的連任,對于澳大利亞來說,自然是更好地選擇,保持“平衡外交”,既可以維護美澳同盟,又可以避免和中國正面沖突,何樂而不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