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突然動手,一道命令火速落地,特朗普親自簽字,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就地免職。這已經(jīng)不是一次簡單的調(diào)整,而是一場早就埋下的風暴終于爆發(fā)。2025年5月1日,華盛頓權力中樞瞬間炸開了鍋。
被點名下臺的是邁克爾·華爾茲,一個曾被特朗普親信圈視為“鐵桿”的人,如今卻成了“最大雷區(qū)”。原因?不是某件事出了錯,而是接二連三、一連串昏招,終于讓特朗普的忍耐徹底耗盡。
先不說別的,單是那場關稅戰(zhàn),已經(jīng)讓美國民眾快喘不過氣來。從2024年末開始,華爾茲強推對華關稅翻倍,一口氣拉到145%。結(jié)果呢?什么鍋碗瓢盆、衣服家電全被波及,沃爾瑪貨架上價格飛漲,一個電飯鍋貴得離譜。華爾茲曾拍著胸口保證能讓中國低頭,事實卻是,美國自己先跪了。伊利諾伊的農(nóng)場主看著倉庫里發(fā)芽的大豆直跺腳,根本賣不出去。商務部的報告赤裸裸地擺在那里,每個家庭年均多掏1200美元,多出的錢買的不是貨,是苦日子。
特朗普不是沒接到投訴電話,而是接到手軟。白宮總機都快變成申訴熱線了。
問題不止在經(jīng)濟。更致命的,是華爾茲的“技術圍堵”。他拍板把140多家中國企業(yè)拉進黑名單,妄圖封鎖芯片出口。表面上看“強硬”,可最終坑的卻是自家企業(yè)。2024年,中國加速自主研發(fā),成熟制程芯片產(chǎn)能硬是拉高了30%。反倒是美國這邊,損失慘重。英偉達本來靠中國工廠做封裝,如今訂單斷崖式下滑,產(chǎn)能吃緊,股價瞬間跌了20%。高通4G芯片對華銷售斷崖,印度市場撐不起來,利潤縮水一半都保不住。
可笑的是,中國一招反手,限制稀土出口。這下,連F-35的雷達都差點造不出來。洛克希德?馬丁的高層嘴上不說,心里早已罵翻。沒人愿意眼睜睜看著戰(zhàn)機成了“睜眼瞎”。
歐洲那邊,也沒被華爾茲放過。他到處施壓,逼盟國把軍費提高到GDP的5%。德國總理怒了,法國總統(tǒng)擺臉色。歐洲防務開始搞“獨立”,連美國的主導地位都搖搖欲墜。在亞太,他支持日本擴軍、慫恿澳大利亞搞核潛艇,把本來還算穩(wěn)的地區(qū)關系攪成一鍋粥。印尼直接站出來拒絕摻和。更尷尬的是,連以色列也對他“敬而遠之”。
最要命的一次,是他擅自決定軍事行動。2025年2月,竟然私下和以色列搞聯(lián)合打擊伊朗的行動,連特朗普本人都事后才知道。事情鬧大了不說,還因為他把記者拉進了涉密群聊,導致也門行動情報外泄。這下,民主黨立刻抓住機會發(fā)動調(diào)查,白宮險些被連鍋端。特朗普公開場合保持克制,私底下已經(jīng)怒火中燒。
這位“助理”顯然忘了,權力不是任性用的,更不是拿來惹事的。他以為能在強硬與冒進之間踩鋼絲,結(jié)果卻是一錯再錯,錯到?jīng)]有回頭路。過去這些月,特朗普一再試圖收拾殘局,可怎么收也收不住。一個人的決策失誤,不只讓經(jīng)濟受創(chuàng)、企業(yè)受損,還差點引發(fā)外交崩盤。
白宮內(nèi)部其實早就不滿。有消息稱,至少三名高級幕僚私下表達過對華爾茲“缺乏判斷力”的擔憂。可惜,之前沒人敢動他。直到今天,這根“定時炸彈”終于爆了。
這次不是簡單的更換人員,更像是一場遲來的清算。特朗普重新掌權不到半年,本想強勢回歸,如今卻被自家人拖了后腿。
現(xiàn)在看來,所謂的“強硬路線”,如果脫離現(xiàn)實判斷,只會變成一把利刃,先割傷自己。想對外強硬,先得對內(nèi)穩(wěn)住。而一個接一個的昏招,讓白宮在關鍵議題上接連失分,誰來買單?老百姓最先感受到寒意,企業(yè)接著被波及,最終還是政權本身承壓。
華爾茲離場,看似倉促,實則醞釀已久。接下來的問題才真正嚴峻:這個空出來的位置,誰來補?還能不能穩(wěn)住眼下已經(jīng)搖晃的局勢?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剛開了個頭,就被拖進這樣一場亂局,這注定是一道難題。但從他的果斷動作可以看出,他已經(jīng)不再愿意容忍任何“不受控”的存在。
這場大戲雖然才剛上演,卻已經(jīng)藏不住緊張的氣息。問題的根子還在那兒,怎么拔,誰來拔,拔了之后是更亂還是重建?沒有人敢打包票。#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