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些人呼吁,養老金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這話聽起來好像沒有毛病。我們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生而人人平等,共同享受社會發展的紅利。
細品一下,好像哪里不對勁。社會主義還不是共產主義,就開始按需分配了?社會主義是按勞分配的!
我們國家的養老分配制度是多繳多得,少繳少得,不繳不得。如果背離了這個原則,任性而為,誰還繳社保?誰還多繳社保?誰向政府要養老金,誰向政府多要養老金,這些人的訴求如果得到了滿足,國家的養老保險體系將會崩塌。
不同行業之間,同行業不同繳費群體之間,養老金有高有低是正常的。為什么你的養老金低?為什么人家的養老金高?難道你沒有數嗎?
舉個例子。
老李和老張是發小,同歲,在上世紀80年代初同時參加了工作。老李在鎮糧管所工作,老張頂替父親當上了鎮小學教師。
上世紀7、80年代,糧管所可是好單位。農民去繳公糧,如果不找熟人,這不合格,那不合格,好不容易合格了,又是扣水份又是扣沙子,一百斤糧食至少扣十斤八斤的。就是去買米面糧油也得找熟人。在糧管所工作的老李牛逼的很,今天收條煙,明天收箱酒。工資不少拿,年底還有大幾千的獎金。80年代普通人的月工資,也就3、40元,老李一年的獎金,就超過了普通人幾年的工資了。可是好景不長,國家放開糧食統購統銷后,老李下崗了,只好到處打工。單位斷了給個人繳納社保,全部由自己繳納,所以老李只能按照繳費基數的60%繳納社保。好不容易盼到了退休,40年工齡的老李只能每月領取3500元的養老金。
發小老張頂替父親的班到了小學教書。剛開始老張拿的是實習工資,每個月20多元。當時發小老李的月工資已經達到50多元了。老張不想當老師,四處托人調動。當時的“臭老九”不受待見,老張人倒托了不少,錢也花了不少,仍然還是一個教書匠。
時間長了,老張也死了心了,沒有辦法了,只好當教書匠了。老張報了培訓班,不斷提高自己。之后又報考了函授,拿到了大學學歷。
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教師成了香餑餑。老張一路過關斬將,從初級職稱晉升到高級職稱。工資也從20多元到了退休時的一萬多元。
老張繳社保是按照實際到手的工資繳的。繳費基數7000多元的時候,老張的工資就達到了12000元。老張的繳費指數達到了1.8左右。而老李繳社保,是按照繳費基數7000多元的60%繳納的,他的繳費指數是0.6。
等到老張退休的時候,雖然老張工齡也是40年,由于老張繳納的社保高,再加上職業年金,老張的養老金達到了一萬多元,是老李的3倍多。
老張的養老金比發小老李高這么多,其中的艱辛只有老張明白。在職時,老張得花一大筆錢拿學歷。以后為了晉升職稱,還得花錢花精力參加繼續教育,發表論文,參加優質課評審。
老李單位效益好的時候,老李一年的獎金就超過了老張幾年的工資了,老張還在為每個月幾十元的工資苦苦掙扎。
再舉一例。
老王和老劉是發小,也是同歲。上世紀80年代初,兩個人通過招工進入了同一家國企工作。由于老王工作能力強,一路升遷當上了企業的一把手。老王在職時繳的養老保險是按照社保繳費基數的300%繳納的。老劉一生默默無聞,一輩子連個中層也沒混上。繳納社保的時候只是按照實際繳費基數繳納的。
40年后老王和老劉都退休了。老劉的養老金到手4000多元,而老王則達到了一萬多元,老王的養老金是老劉的3倍多。
由于養老金差距巨大,有些人心理不平衡了。為什么你的養老金高,我的養老金低?還有些人偷換概念,說什么大家都退休了,都不為社會做貢獻了,養老金就應該一樣。
首先,養老金是你在職時繳的和以后的投資收益。就像你到銀行存錢一樣,你存的錢多,利息就多,等你取錢的時候,你取的就多。你存的錢少,取錢的時候想和人家取一樣多的錢,銀行也不愿意。
養老金是由在職時的繳費多少,繳費年限,退休當年的社平工資決定的。不能單獨摘出一項和別人去比較。你40年工齡,我也40年工齡,憑什么你的養老金比我多?這里面一定有道道。除非你揣著明白裝糊涂!
人都是貪婪的,都想少繳費多拿錢。你想過沒有,如果都這樣想,誰還會多繳、長繳?養老保險制度能長久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