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想汽車CEO李想發微博表示,中國堅持多擋PHEV的車企,會在未來一兩年內都轉換成增程技術,這個判斷將在2025年驗證。李想還特地提到,他認為吉利和長城都會轉向增程路線。
(圖源:微博截圖)
然而,一年多時間過去,事情的發展卻與李想預測結果相差甚遠。日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長城汽車打死不做增程」這句話雖然不是他說的,但他確實不支持做增程,長城沒有規劃增程技術,未來也不可能做增程。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混合動力車型已達725.2萬輛,同比增長66%,逼近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型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增程式電動汽車(REEV)、油電混合動力汽車(HEV)的份額分別為71%、16%、13%。
顯而易見,國內混動汽車市場已經形成了PHEV領頭、REEV跟進、HEV式微的局面。李想盛贊的增程式技術,市場份額依然遠遜于插混技術。多擋PHEV的市場份額雖無具體數據,但長城、吉利、奇瑞皆有多擋PHEV車型在售。
技術底蘊不足的才會選增程技術?
縱觀國內車企,比亞迪的DM-i、DM-p,吉利的雷神(參數丨圖片)EM-P超級電混、長城的Hi4、奇瑞的鯤鵬超級性能電混C-DM等,都屬于插混方案,問界、理想、零跑等造車新勢力所采用的混動技術,均屬于增程方案。
這種情況很容易給我們一種錯覺,技術底蘊雄厚的老牌車企,選擇了插混方案,技術底蘊薄弱的造車新勢力,選擇了增程方案,所以增程不如插混。
相較于可發動機直驅的插混,增程技術結構更加簡單,內部減少了直驅結構,保養、維修成本有所下降,也不用優化不同工況下內燃機的工作狀態,全心提升熱效率即可。同時,因結構較少,搭載增程技術的車型可以節省出空間用于配置更大的電池,提升純電續航里程、降低日常出行的成本。
(圖源:理想)
問題是,高速狀態下,增程動力車型因內燃機發電再通過電機驅動汽車,中間多了一道步驟,能量損耗更高,導致增程式動力汽車高速路段油耗反而可能超過燃油車。
這個時候,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低速狀態下內燃機高效率發電,能耗可持平增程式動力汽車,高速狀態下發動機直驅,少了一道轉化過程,能效也更高。魏建軍表示,長城汽車對于燃油效率有很高要求,因而更支持串混聯模式,哪怕只能提高1%的熱效率、節省零點幾升油。
插混技術付出的代價則是因結構更復雜,保養、維修成本相對較高,且電池容量一般小于增程式動力汽車,平順性也不如增程式動力汽車。插混和增程技術互有優劣性,即便是依靠DM-i、DM-p撐起插混市場半邊天的比亞迪,百萬級豪車仰望U8卻選擇了增程方案,可見結構簡單并不意味著增程技術落后。
(圖源:仰望汽車)
結構簡單不等于技術落后,對于急需實現盈利的造車新勢力而言,本就需要嚴格控制包括研發經費在內的各種成本,增程技術自然最適合他們的混動方案。也正因如此,理想并未直接開炮插混技術,而是將矛頭對準了插混技術中的分支——多擋PHEV,給予了新能源汽車行業領導者比亞迪足夠的尊重。
吉利、長城兩家車企,是多擋PHEV的堅定擁護者,成了李想炮轟的主要對象。只是時至近日,長城、吉利等車企,依然不愿意放棄多擋PHEV。
長城的堅持,源于對「全面」的追求
面對李想貶低多擋PHEV的言論,長城汽車魏品牌總經理兼TANK品牌總經理劉艷釗表示,從技術角度講,增程串聯系統只是混聯DHT(混合動力變速器)三大模式之一,相比內燃機發電再驅動的轉化效率,顯然直驅效率更高。
(圖源:微博截圖)
劉艷釗雖然解讀了插混方案的優勢,卻沒有詳細說明單擋PHEV和多擋PHEV的差異,以及長城為何選擇多擋PHEV。同樣被李想點名的車企吉利,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則發文稱,三擋PHEV方案滿足了用戶對性能與油耗的要求,是當前最全面的解決方案之一。
(圖源:微博截圖)
沒錯,多擋PHEV的優勢就在于「全面」。
以比亞迪DM-i技術為代表的單擋PHEV,通常在速度達到70公里/小時左右的狀態下,才會由發動機直驅。饋電狀態下加速,或高速狀態下持續加速,單擋PHEV受限于發動機單擋齒比限制和本身性能,以及電池電量過低造成電機功率輸出不足,可能出現車輛速度提不上去、油耗暴增,甚至失速的情況。
多擋PHEV可通過結構更復雜的變速箱,實現二擋或三擋切換,從而在更寬泛的速度區間直驅汽車,動力輸出更加靈活。該技術能夠根據車速調整齒比和輸出功率,低速+饋電狀態下加速,也能通過發動機直驅快速提速,高速狀態下多擋齒比調節也能更高效地驅動車輛。
當然,任何提升都是有代價的。單擋PHEV比增程技術復雜,故障率、維護和保養成本較高,多擋PHEV比單擋PHEV復雜,故障、維修成本自然更高,且因需要換擋,多擋PHEV的平順性相較單擋PHEV又差一些。
(圖源:長城)
曾經堅持多擋PHEV技術的吉利,旗下的銀河L7、銀河星艦7等混動車型,已陸續換成了單擋混動系統EM-i。不過吉利并未放棄多擋PHEV技術,例如領克07 EM-P,依然搭載三擋DHT系統。
奇瑞同樣選擇了單擋和多擋PHEV并行的路線,旗下的鯤鵬超性能電混C-DM便分為「無級超級電混DHT」和「三擋超級電混DHT」。在吉利的產品規劃中,單擋PHEV技術適合追求經濟性的中低端車型,多擋PHEV更適合追求全能與性能的高端車型。
到今天,長城是主流車企中唯一沒有混動車型走增程或單擋PHEV路線,堅持多擋PHEV路線的車企,推出的Hi4、Hi4-T、檸檬DHT等技術,均基于二擋DHT。
長城對于多擋PHEV的堅持可能與發展歷史有關,長城汽車以SUV車型出名,曾連續9年位列國內SUV銷量冠軍,而SUV車主對于動力、能耗等因素都極為重視。長期在SUV市場的打拼,讓長城更注重動力和高速狀態下的油耗,技術底蘊也更加雄厚。
更全面的多擋PHEV雖存在故障率高、換擋時有頓挫感、低速模式下經濟性遜色單擋PHEV等劣勢,但更「全面」的特性,令其永不過時。長城堅持多擋PHEV,一方面基于對市場的認知和對性能、高速能效的追求,另一方面則來自對于自身技術積累的判斷。
沒有對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增程、單擋PHEV、多擋PHEV等不同混合動力方案的選擇,主要看車企自身的技術儲備和產品規劃。傳統車企技術底蘊雄厚,發動機和變速箱領域擁有足夠的技術積累,近幾年比亞迪、奇瑞、吉利等車企更是連續在發動機熱效率方面取得突破,有足夠的實力開發使用場景更廣泛的插混方案。
長城曾是自主品牌的領頭羊,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崛起前,引領行業抵擋住了合資車的沖擊。長城認為二擋DHT系統能夠滿足用戶在更多場景下的需求,因而始終堅持多擋PHEV。
(圖源:長城)
至于造車新勢力,入局汽車行業太晚,即便付出了巨額研發經費,發動機、變速箱技術也難以在短時間內追上老牌車企。再加上盈利壓力始終擺在面前,選擇增程方案無可厚非。
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哪種動力車型要根據使用場景、預算進行判斷。增程式動力汽車通常搭載大電池,適合城市出行為主的消費者,若日常上下班距離不是太遠,一周僅需充電一次。單擋PHEV較為均衡,適合車輛基本不會處于饋電狀態的消費者。多擋PHEV城市出行能耗略高,高速出行能效相對較好,適合追求動力、全面。
開頭提到過的HEV車型,因無法充電,不能上綠牌,享受不到綠牌特權和低成本的充電出行,已不適合今天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許多機構在統計新能源汽車銷量時,已不會將HEV車型納入統計范圍,未來HEV國內銷量大概率會持續走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