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王小娟
“李想年薪6.39億”。
當大家從去年理想汽車年報里看到這一數字時,熱搜詞條迅速上升。在多數行業愈發內卷的當下,眾人紛紛感慨起新能源車賽道的造富神話,而這種割裂感也令許多人難以釋懷。
羨慕之情難以避免,但情況并非如此。理想方面回應稱,李想去年的基礎年薪只有266.5萬元,剩下絕大部分則是待行權的股權激勵。
不過,眼下隨著行業同質化的加劇、頭部效應的愈演愈烈,作為去年長期霸榜的新勢力銷冠,理想今年被小鵬乃至有“平價理想”之稱的零跑擠下王座,曾經其獨享的增程+家庭賽道已成紅海。李想也判斷,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正愈發完善,意味著車企之間的壁壘正在被消解。
同時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入門的理想L6成為其銷量臺柱子,但平均成交價的下行,也對理想毛利率產生一定擠壓。
這讓理想在二級市場承壓。其股價已相較去年初的182.9港元歷史高點,已經逐步下滑至如今的103.8港元附近。其不過26倍的PE(市盈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對理想接下來成長性的疑慮。李想的“天價年薪”,也免不了被市場反復審視。
想要打破投資者的擔憂,理想需要新故事。這次,李想帶著AI,又殺回來了。
時隔130多天,5月8日,李想第二次以AI-Talk的形式現身,雖沒有像上次因為“消失”而吊足大家的胃口,但依舊干貨十足。全程他暢談AI趨勢,并且定調理想是人工智能科技企業,將來他要讓AI普惠到每個家庭。而他本人,也將從車圈“李廠長”搖身變為AI科技公司CEO。
在上一次AI-Talk中,李想直言“AI對理想意味著全部,公司一年的百億研發投入,有一半都用在AI方面”。而智能汽車首當其沖,被他當作AI愿景的載體。
此次分享中,理想展示了段視頻:駕駛員喚醒“理想同學”給出指令,就可以讓輔助駕駛臨時調整路線、停車時,我正坐在離開機場的出租車上,看到首都機場高速擁堵,于是告訴司機轉走京承高速。
在一個多小時里,李想暢談的“VLA司機大模型”、“從動物進化到人類”得到了進一步的具象化。
事實上,年初隨著DeepSeek的火爆,很多人都在期待AI解放生產力,但李想卻沒有盲目自信,他認為,AI-Agent是否真正智能的關鍵,在于能否成為生產工具,只有如此才真正迎來爆發時刻。
而理想的VLA,就是要讓AI真正成為司機,成為在交通領域的專業生產工具。換而言之,李想口中的“VLA司機大模型”就是未來的“機器代駕”。
不過,這個過程不是剎那間的“突變”,而是一步步的“進化”。李想為此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21年起自研基于規則算法和高精地圖的智駕,類似于“昆蟲動物智能”;第二階段,是2023年起開始研究的端到端+VLM智駕,接近于“哺乳動物智能”。
但端到端模型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存在局限,同時也難以與人類溝通。因此,理想從2024年起開始VLA的研究,步入第三階段——VLA,開啟“人類智能”。
VLA能通過3D和2D視覺的組合,完整看到物理世界,而不像VLM僅能解析2D圖像。同時,VLA擁有完整的腦系統,具備語言、思維鏈推理能力,能看、能理解、能行動。
這三個階段是逐層遞進的,整個過程沒有捷徑。
而選擇AI、死磕智駕的李想,正是為了讓理想成為汽車行業的DeepSeek。因為很多時候,外界總覺得理想汽車的成功是靠“冰箱、彩電、大沙發”的捷徑,但從造車到研究VLA,理想的腳踏實地從未少過。
理想喊出的目標是要做“汽車里最懂AI,AI里最會做汽車”,不僅要實現智能駕駛技術的領先,更要打造覆蓋智能座艙、能源管理、車聯網服務的全棧自研生態。而這背后其實正是理想開啟第二曲線的一次豪賭。
李想決心跳出圈講出更大的故事。面對未來數萬億元級別的AI新藍海,大多汽車玩家暫時還難以接招,理想由此決心提前進入“新次元”先聲奪人。
純電i系列代表intelligence智能,這就與理想成為AI科技公司的愿景高度契合。按照規劃,理想將在今年7月與純電SUV理想i8同步發布VLA,并在2026年實現量產。
從增程到純電,從端到端+VLM到VLA,瞄準行業最前沿做切換,目前來看,理想的戰略路線和落地路徑都愈發清晰。
此刻面向未來,帶著萬億市值憧憬的理想,準備再搏一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