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科睿唯安公布了ESI從2015年1月到2025年2月的統計數據。其中, 中國大陸共發表文章545萬篇,排名全球第一;中國大陸高校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2950個(新增52個),其中千分之一的學科407個(新增25個),萬分之一的學科50個(新增1個),表現強勁。
來看具體排名情況——
一、中國大陸總體情況
文章發表545萬篇排名全球第一,比美國多了94萬篇,比上期少11萬篇(統計時間段多了2025年1、2月,少了2014年一年,下同)。文章被引9236萬次排名全球第二,比上期公布少了403萬次。文章篇均被引16.95次,比上期少了0.39次。
二、中國大陸學科基本情況
全球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33070個,比上期減少694個,中國大陸高校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2950個(新增52個),其中千分之一的學科407個(新增25個),萬分之一的學科50個(新增1個),表現強勁。機構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1068個(新增15個),千分之一的學科86個(新增7個)。
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源自:最佳大學
ESI萬分之一學科為全球頂尖水平行列學科的標志,目前我國大陸高校萬分之學科一共50個,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7個,清華大學5個,浙江大學3個,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各2個,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大連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吉林大學、江南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各1個。
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源自:最佳大學
三、中國大陸學科變化情況
新晉千分之一的26個學科,包括廣東工業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暨南大學的環境/生態學,中山大學的免疫學等。
全國高校共62個學科新晉全球前1%,無學科退出。新晉學科包括南方醫科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南方科技大學的數學、農業科學、藥理學與毒物學等。
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源自:最佳大學
四、大陸高校排行榜
中國內地共有496所高等院校有學科躋身全球前1%,較此前新增4所,同時有3所高校退出榜單。
新晉高校包括:陜西理工大學、濰坊科技學院、常州理工學院以及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而內江師范學院、佳木斯大學和沈陽醫學院此次未進入榜單。
在入選全球前1%學科的高校中(注:北京協和醫學院按高校統計,北京協和醫院按機構單獨計算),各校表現如下:
中國科學院大學(上升4位)位列全球第11,居內地高校榜首;
清華大學(上升3位)排名全球第29,位居全國第二;
上海交通大學(上升5位)排名全球第34,位列第三;
浙江大學(上升3位)排名全球第35,位列第四;
北京大學(上升4位)排名全球第40,位列第五;
中山大學(上升12位)排名全球第59,位列第六;
華中科技大學(上升11位)排名全球第62,位列第七;
復旦大學(上升7位)排名全球第69,位列第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升11位)排名全球第78,位列第九;
中南大學(上升17位)排名全球第87,位列第十。
在排名提升方面,部分高校表現尤為突出。全國前50名高校中,以下院校進步顯著(名次提升超過25位):
南方科技大學(上升65位)
鄭州大學(上升35位)
暨南大學(上升34位)
中國礦業大學(上升34位)
深圳大學(上升33位)
重慶大學(上升31位)
南方醫科大學(上升30位)
湖南大學(上升27位)
西北工業大學(上升27位)
江蘇大學(上升27位)
首都醫科大學(上升26位)
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全國高校ESI排名情況
(數據中,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不區分兩地辦學,南昌工程學院、南昌理工學院因英文名字相同不區分)
源自:最佳大學
來源:公眾號“最佳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