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中,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這一病癥,常與肝腎不足、經絡瘀阻、氣血不暢以及風寒濕邪留滯體內等因素緊密相連。
人體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筋骨得不到充分的滋養,腰椎間盤就容易發生退行性改變;長期勞累、姿勢不當或遭受外傷,致使局部氣血運行受阻,瘀血停滯于經絡之中;同時,風寒濕邪趁機侵入人體,痹阻腰部及下肢經絡氣血,導致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壓迫神經,引發一系列癥狀。
所以中醫在治療腰突壓迫神經時,通常會從補益肝腎、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方面著手,往往能收獲較好的療效。
在種類繁多的中草藥里,有一類中草藥在治療與經絡、筋骨、神經相關的疾病方面,有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這類藥物便是“藤類”藥物。
中醫一直秉持“藤蔓通絡”的理念,藤類藥物善于走竄,能夠深入經絡,起到疏通經絡、驅散風邪、化解濕氣以及活血止痛的作用。正如《本草匯言》所記載:“凡藤蔓之屬,皆可通經入絡,蓋蔓者,蔓延也,藤者,纏繞也,蔓延纏繞,則無微不至?!?/p>
在眾多藤類藥材中,常用于改善腰突壓迫神經癥狀的藤類有3種:雞血藤、青風藤、石楠藤。(當然,藤類藥物不止這3種,只是這3種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還有一種鉤藤,雖也有一定功效,但多用于平肝息風,在腰突壓迫神經治療中應用相對較少。)
曾有一位患者,女,48歲,患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已有3年之久?;颊哐刻弁措y忍,且疼痛向下肢放射,從腰部一直延伸至足跟,伴有下肢麻木、無力,行走時如踩棉花,站立時間稍長就難以忍受。此外,患者還時常感到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面色蒼白,舌質淡暗,有瘀點,舌苔薄白,脈細澀。
此前患者嘗試過針灸、按摩等多種治療方法,效果均不理想,遂前來尋求中醫治療。
經辨證分析,患者屬于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為本,風寒濕瘀痹阻經絡、壓迫神經為標。
開方如下:
黃芪 30g 黨參 15g 熟地黃 18g 枸杞子 12g 雞血藤 15g
青風藤 12g 石楠藤 10g 川芎 10g 桃仁 9g 紅花 6g 炙甘草 6g
(此方為患者個人專用,在此僅作為思路分享,不做用藥指導,請勿盲目使用。)
在這個方劑中,運用了3種藤類:雞血藤、青風藤、石楠藤。它們雖都為臣佐藥,但在方劑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雞血藤苦甘溫,既能行血補血,又能舒筋活絡。它擅長治療血虛兼有瘀滯的病癥,對于腰突壓迫神經導致的下肢麻木、疼痛、無力等癥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在本方中,雞血藤與黃芪、黨參等補氣藥配伍,氣行則血行,增強活血通絡之力,幫助改善下肢氣血運行不暢的狀況。
青風藤性平,味苦、辛,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的功效。它善于祛除經絡中的風寒濕邪,對于風寒濕痹引起的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癥狀有顯著療效。本方中,青風藤與獨活、威靈仙等祛風濕藥配伍,共同發揮祛風散寒除濕的作用,緩解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癥狀,減輕神經壓迫。
石楠藤辛溫,能祛風濕、通經絡、止痛。它對于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等癥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本方中,石楠藤輔助雞血藤、青風藤等疏通經絡,進一步增強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同時還能溫通經絡,改善患者肢體冷痛的癥狀。
患者服用此方約10天后,反饋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癥狀有所減輕,下肢無力感也有所改善,行走比之前輕松了一些。后續經過多次復診,根據病情變化對藥方進行調整,患者癥狀逐漸緩解,最終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總之,藤類藥物在治療腰突壓迫神經方面,各具特色,是一類不可忽視的中藥品類。
但在使用過程中,必須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機特點,合理配伍用藥。特別是對于一些有毒的藤類藥物,一定要謹慎使用,確保用藥安全。
王相全,中醫主治醫師,1965年生人,從事中醫工作30余年,現任于北京仁義堂中醫診所,中醫科。擅長內外兼治——以中藥內調臟腑,加上針灸局部外治兼顧,治療多種常規療法難以解決的頑疾雜癥。
擅長治療:1、腰椎間盤突出癥;2、馬尾神經損傷;3、神經源性膀胱;4、脊髓損傷等脊柱神經方面的疑難雜癥。對以上疾患的病人在中醫藥調治上均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