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裴詩語/文 趙杰/攝)“居官當廉正自守,毋黷貨以喪身敗家”“唯己唯私,不配做官以政;恤民恤眾,始能終世為人”……這些勸誡為官者清廉自守和勤政為民思想的名言警句,均出自明代官箴,其中蘊含的為官、處世、從政之道,對今人也有啟迪。5月9日,“鐘山廉韻清風箴言——明代官箴中的廉潔文化專題展”在明孝陵博物館開展。
展覽從撫民以仁、律己以廉、存心以公、蒞事以勤等四個方面,精心選取宋濂、薛瑄、王廷相、海瑞、呂坤、王鏊、左光斗等二十余位明代廉吏的官箴,結合其生平事跡,勾勒出古代清官的精神畫像。
“寬一分,民受賜一分;取一文,官不值一文。”明代建陽知縣張津將這十六字官箴寫于縣衙屏風,日夜自省,他的為官生涯恰是這段箴言的生動注腳。弘治年間建陽糧荒肆虐,市井米價飛漲,張津脫下官靴踏遍鄉野,籌糧賑災助百姓度過荒年;面對兩千流寇壓境,他訓練民兵固守城池,匪首吳泰兒聽聞“彼邑有賢令,民樂為用”,竟不戰而退。
張津的剛直更顯于宦海浮沉中。任廣西巡按時,他力劾總鎮宦官韋經擅自轉移官府錢財;主政泉州期間,直面權閹劉瑾把持海利,嚴查積弊,終遭構陷罷官。直至劉瑾倒臺,張津復任寧波知府,逢大旱之年,他上奏免去當地百姓六成賦稅,離任時百姓攔車泣留。
“中國官箴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經典官箴著眼于官吏‘修齊治平’,涵蓋道德修養、施政之道和求知持家等,是涵養新時代廉潔文化的重要源泉。”中山陵園管理局紀檢組負責人介紹。
今年5月以來,中山陵園管理局開展“鐘山廉韻·廉潔文化進景區”系列活動,在明孝陵金水橋舉辦“朱元璋與明初廉潔文化圖片展”;在中山陵森林畫廊推出“鐘山廉語?廉潔格言警句”專題展;發布“鐘山廉韻”廉潔文化地圖——以明孝陵博物館為起點,串聯明孝陵金水橋、鐘山文學館、中山陵森林畫廊等7處廉潔文化陣地,讓市民游客在山水勝景中體驗“清風徐來”。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展覽期間,明孝陵非遺傳習所還將同步開展“拓‘廉’——蓮花瓦當非遺拓印體驗”活動,邀請市民游客親手制作廉潔主題拓片,在互動交流中深切感悟廉榮貪恥的價值理念。此外,專題展線上展廳及廉潔文化主題研學活動也將于近期上線,實現“線下觀展、線上傳播、實地研學”的立體傳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